05

五花营的狮子舞 本报记者 高林 刘文华 摄影报道 2018年06月14日

扮演梁山好汉的张合群。

狮子舞表演团队。

表演者跳、跃、滚、翻。

张合群(左)向徒弟传授舞狮要领。

人狮斗智斗勇。

张合群(右)和徒弟讨论剧本。

切磋技艺。

6月9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多彩非遗,美好生活”。近日,在南乐县西邵乡五花营村文化大院内,记者看到该村为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而举办的一场别开生面的狮子舞。

之所以说别开生面,是因为这里的狮子舞不仅有动作,还有台词,精彩的唱腔和道白贯穿始终。在我国民间,无论南方的文狮,还是北方的武狮,或抓耳挠腮,或腾空跳跃,不是憨态可掬,就是神态威武,基本上都视其为一种吉祥兽。五花营的狮子在具备南北狮子特征的基础上,又独具个性,凶猛、顽劣,动辄伤人吃人。举目望去,但见两只大狮子上蹿下跳、张牙舞爪,两个打狮人挥刀舞剑,再伴以激越的锣鼓和铿锵的唱腔,剧情着实紧张,既跌宕起伏,又引人入胜。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惊险独特,2010年,五花营狮子舞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十大新发现”项目;2011年,河南省政府和河南省文化厅将其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演出间隙,记者见到了五花营狮子舞的传承人张合群。张合群今年65岁,五花营村人,十一二岁起就开始跟着大人学习舞狮。他告诉记者,五花营狮子舞全剧有十场戏,每场戏都围绕人狮斗智斗勇这个主题展开和推进。虽然狮子凶猛,屡伤无辜,先后吃掉砍柴的兄弟等4人,但最终还是邪不压正,梁山好汉闻讯除害,将其生擒活捉。

张合群是剧中梁山好汉的扮演者,整台舞剧的台词他都谙熟于心。他说,五花营狮子舞起源于宋代徽宗宣和年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施耐庵的《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取材于《大宋宣和遗事》一书。查《大宋宣和遗事》可知,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就发生在五花营村。宣和年间,大名府尹梁师宝(《水浒传》中为梁中书)为其岳父蔡京祝寿,差大名尉马安国(《水浒传》中为杨志)一行数十人押送10余担金银财宝前往东京汴梁(今开封)。到了南乐县境,因天热口渴,一伙人便在枣林中休息。恰有卖酒者入林,众人饮罢,悉数醉倒,醒时10余担金银财宝踪影全无,方知中计。因梁山好汉将一部分金银财宝分散给了五花营一带的贫苦百姓,百姓集思广益地想出这个办法,把故事情节融入狮子舞中。他们把贪官污吏比喻成吃人不眨眼的猛兽,把砍柴的兄弟比喻成被官府鱼肉的百姓,把梁山好汉比喻成除暴安良的英雄,寓意人间自有正气,作恶者必不得善终。靠着口传心授,五花营的舞狮就这样传承了下来。

五花营的狮子舞,有舞有戏有来历,深为周边群众喜闻乐见。逢年过节,或周边村庄有重大庆典活动的时候,狮子舞必是不可或缺的重头戏。剧情先是武狮表演,如二狮下山、抢球、上高梯、跳深涧等。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狮子吃人的凶相暴露出来。后来,狮子被梁山好汉追打得无处可逃,进入文狮表演阶段。文狮打滚、抖毛、朝拜、挠痒等,极尽谄媚讨饶之能事。整台剧约2个小时,让人看得荡气回肠、扬眉吐气。因其打斗戏多,无论舞狮者还是打狮者,都需要一定的武术功夫。张合群说,他和几个舞狮的伙计年纪都大了,正在着力培养新一代传人。他说,真的希望这台凝聚着数代五花营人智慧和感情的舞剧传承下去,并且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