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小康路上奋力前行 ——范县高码头镇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18年07月02日

美丽乡村示范点丁河涯村。

“以前吃饭都愁,现在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我承包了两个蔬菜大棚,相信凭我的双手,一定能脱贫!”在高码头镇孔河村设施农业园大棚内劳作的该镇贫困户孔令杨高兴地说。

“村里的路修通了,路灯亮了,广场大了,村子美了,这两年变化太大了!你看,县驻村工作队还帮我修缮了房屋!”高码头镇丁大寺村五保户丁福重兴奋地说。

“政府把‘扶贫车间’建到了我们家门口,让像我这样上有老、下有小离不开家的人,获得‘量身定做’的工作岗位,实现上岗脱贫的梦想。”在高码头镇孔河村服装加工精准扶贫就业点工作的该镇贫困户潘桂婷感激地说。

…………

近年来,范县高码头镇脱贫攻坚的硬仗一仗接一仗,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产业扶贫得到不断落实,贫困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高码头镇党委、镇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转型发展的头等大事和重要民生工程,按照“党建引领促发展,招商引资强财政,狠抓产业保脱贫,强化基础惠民生”工作思路,聚全镇之智、倾全镇之情、举全镇之力,下足“绣花”功夫,精准施策,绘就了全心全力拔穷根、全域全民奔小康的壮丽图景,探索出了脱贫攻坚的“高码头经验”。

凝聚背水决战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高码头镇党委整合组织资源、发挥组织优势、凝聚组织力量,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全镇各级党员干部带领贫困群众向贫困发起了全面总攻。

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以整顿乔洼村、高孟庄村、分化台村3个“软弱涣散”村级班子为突破口,消灭党员发展空白村和2个无党支部村。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解决8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年龄偏大问题,提升“三有三带”型村级班子比例。强化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完善16个村室,新建12处党员活动之家。抓好党建促农增收。着眼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探索党建与特色产业发展契合点,突出党建引领带动,重点打造“果蔬之乡”孔河村特色产业,建设牛楼村、寇庄村、袁庄村等设施农业基地。

创新“1+N”产业扶贫大格局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高码头镇深度谋划,创新实践,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不断强化产业发展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发展扶贫产业园,全面构筑“1+N”产业扶贫大格局。

“1”,就是持续发展传统优势种植业。坚持提质和扩规并举,不断提升贫困户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持续巩固种植业的支柱地位。依托老范庄村双孢菇基地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筹资2200万元,在老范庄村、袁庄村等村新建食用菌种植大棚200座和食用菌初级加工厂,带动300名群众就业创业,确保6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依托三江农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持续做大牛楼村、寇庄村等7个设施农业基地,规划提升宋名口村500亩设施农业园。推动主干道两侧新增温室大棚面积1200亩,吸纳100户贫困户参与项目建设。

“N”,就是多业并举,百花齐放。通过精准扶贫就业点、集中式光伏项目、特色种植等各类特色产业的多样化发展,拓展脱贫致富的空间。依托现有的13个精准扶贫就业点,发展服装加工、木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项目,充分发挥就业点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做好总投资7800万元的牧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一期已投产使用,确保二期年底前竣工,带动20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加快集中式光伏项目建设,引资3.6亿元建设占地面积1000亩的集中式光伏项目,通过利润分配、劳动务工等途径,帮助20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积极协助七里河中药饮片制剂有限公司办理相关手续,力促尽快建成投产,带动贫困户区域性种植蓝荆、柴胡共计500亩。

软硬兼施景美人和万象新

危房改造、安全饮水、道路硬化是高码头镇脱贫攻坚的最大民生工程,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该镇紧抓脱贫政策扶持机遇,整合“千亿斤粮食”项目,持续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新修道路62公里,新建文化广场2.8万平方米、农村文化大舞台3处。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力度,完成800亩经济林、4万株农田林网建设工作。加大城镇提升工作力度,筹资120万元延伸东环路、南环路,筹资100万元对镇驻地2条南北大街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绿化、亮化水平。加大G342沿线改造提升工作力度,整合项目资金600万元对G342沿线进行改造,打造一条展现范县东大门形象的精品路线。加大平安建设工作力度,筹资240万元,完善派出所和综治中心建设,打造一流综治活动场所。加大人防和技防投入力度,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在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高码头镇坚决破除陈规陋习,净化社会风气,不断提升自身软实力。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公婆”“文明村”“文明户”等示范评比活动,大力培树先进典型,让群众学有对象、看有标杆。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坚持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体,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形成向善向好的乡风文明,让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干群合力,久久为功,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开展,高码头镇干部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愿望更强了、信心更足了。

张古强 王献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