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教师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能减少或避免学生出现一些看似粗心实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引起的错误。以下是笔者对学生出错率较高的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根据信息提问题并解决是常见题,有些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图中所给的数学信息,不能将图与数对应起来,导致数学信息理解偏差出现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辨析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说一说从图中得到的数学信息,这样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会逐步提高。
对于一些有隐藏信息的问题,如科技馆的门票9元一张,王老师带着8个小朋友去参观科技馆,问买门票需要多少钱?学生往往只求出了8个小朋友买门票花费的钱数,却忽略了老师也需要买门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外,还要指导学生对关键句的理解,强调解决问题分步走:一读、二想、三划。
计算出错是很头疼的事情,如二年级学习10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后,学生常常出现加法不进位、减法不退位的情况。这时教师要注意:强调进位加时标注进“1”,退位减时标注借位符号“.”;指导学生及时纠错并强化训练;针对典型错误集体讲解。
学习质量单位后,“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吗?”会呈现在学生面前。如何避免学生计算方面的错误,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不能只凭印象答题,学生应结合所学知识认真分析:1千克的棉花与1千克的铁相比,因为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重。由此判断即可。
总之,上述造成小学生做题错误的原因并非孤立存在的。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生粗心和马虎,而应深入研究错误的根源,注意寻找心理对策,通过坚持不懈地训练,使学生减少出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