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源景区又名西水坡遗址公园。1987年5月,在濮阳县西水坡发现大规模的古墓葬群,包含仰韶、龙山、东周和汉代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尤以仰韶文化最为丰富。其中,45号墓最为显耀,墓主人的东西两侧分别摆有蚌塑龙虎图案,经科学鉴定,距今已有6500多年,其中龙的形象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最早、体型最大、形态最逼真的龙形象,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龙”。1995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正式命名濮阳为“中华龙乡”;2012年,又命名濮阳为“华夏龙都”;2013年5月,西水坡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濮阳市、县两级政府开始着手西水坡遗址的有效科学保护与整体规划。2014年,西水坡遗址保护规划编制招投标工作启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成功中标。2015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杜金鹏等一行6人莅濮调查,随后召开西水坡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前期调研座谈会。2017年5月,编制出台了《濮阳市龙源景区规划效果图》。自此,西水坡遗址保护与开发工程正式启动。
二、 项目开发的价值和意义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数千年来,龙的影响延伸到中华文化的多个领域,并深深融入海内外华人的生活中。
龙文化是我们的祖先对美好生活最大胆的想象和最非凡的追求,他们把一切美好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神龙的身上,使龙具有了至高无上的神灵品性,成为道德和权威的象征、聪明与智慧的化身。同时,龙的包容性又给人类带来吉祥,蕴含着人类一切灾难都可以通过神龙这个万物之灵得到化解和庇佑。这种创新性和包容性正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和气度,是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统一的象征,是华夏巨龙腾飞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
当前,古老的巨龙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彰显出东方大国特有的神韵。新时代的龙,更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球华人紧密相连的情感纽带、精神图腾、文化标志。
三、项目简介
项目位于濮阳县城西南角,南有古城墙遗址,北有烟波浩渺的水面,以及葱郁苍翠、清幽入胜的森林公园。规划面积2334500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466900平方米,总投资9.9亿元。概括而言,就是以西水坡南岸五代城墙的修复为环绕,在西水坡“中华第一龙”出土地及北岸区域筹建龙祖大殿,殿前广场至湖边铺设9个巨人足迹,以应合“华胥氏履巨人迹”而生伏羲的传说,以满足人们祈福的心理需求;周边配设龙凤呈祥、飞龙在天、五龙戏珠、龙生九子等人们熟知的成语典故雕塑,以满足国内及全球龙的传人寻根祭祖、朝圣沐恩的心理愿望;对蚌塑龙、虎、天文等图案中蕴含的科学价值、神秘传说及祈福文化,利用园内依湖而建的水上乐园项目、标志性景观、大型实景演出、神话故事演绎等形式逐一展现。特别是西水坡“中华第一龙”和45号墓的横空出世,使得华夏文明史在5000年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了1500年,应作为向全世界长久展示其划时代意义的铁证。
项目主要场景为“一坛一庙一大殿,五馆四园一圭台”,包括中华第一坛、四海龙王庙、中华人文始祖大殿、水下遗址博物馆、遗址文化陈列馆、中华国学馆、城镇文化博物馆、龙文化故事园、龙文化名人园、龙文化创意产业园、洪荒文化体验园,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象征的中华圭表台等,构成中华龙源景区的艺术之魂。
四、配套建设
一是打造龙都大道。从高速路口始,到市城区濮上路止,以龙生九子或龙都历史名人的形象在大道两侧设立雕塑,高速路收费站入口顶端设置龙形雕塑或龙形象征标志,彰显龙都文化特色。此项目投资少、见效快、影响大,应列为龙文化旅游产业首先突破的选项。二是科学布设龙形地标。在濮阳县、建成区、濮阳新区标志性建筑、路旁湖畔、公园绿地,精心设计多种龙形图案、龙形雕塑,以简而不繁、精而不杂、雅而不俗、喜而不厌为标准。三是自濮北新区始,沿中轴线南下,经建成区至濮阳县城西水坡,穿越金堤河,与黄河遥相呼应。新区突出高科技现代化特色,老城区突出远古形态和原始生态,并与湿地公园相呼应,建成区作为新区和老城区的衔接和过渡区域,着重于居住购物和休憩。沿中轴线各处以龙文化景观为主体,其他文化景观相辅佐,科学打造、精心布局,主干清晰、周延丰富,从空中鸟瞰呈南北走向之陆地巨龙,与濮北新区之龙山、黄河之巨龙交相辉映,既可共同托起龙都之腾飞,又寓示龙都将成为中原经济区崛起之龙头。与此同时,进一步整合、提升或启动伏羲文化、字圣文化、孝道文化、孔子居卫、杂技文化、石油文化等文化品牌,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独具特色而又枝繁叶茂的濮阳龙都文化旅游体系。
经过3至5年全方位的规划和建设,龙都整体气韵和格局、城市文化和品位等,都将得以彰显和提升,由此带来的旅游产业、文化产业、高精尖项目引进等各种商机将会绵延不绝,成果丰硕。项目启动建设的同时,筹拍《神龙部落》等电视剧、动漫,创意开发系列旅游纪念品,边建设、边开发、边受益。
五、开发优势
与文化旅游产业较发达的城市相比,中华龙源景区的规划与建设自有其后发优势。
一是心理优势。龙都濮阳,是全世界龙的传人寻根探源的故乡、落叶归根的祖庭、祈福沐恩的圣殿,尽快将其打造成为中华民族展示龙文化的至尊圣地、精神坐标,值得期许;成为中华民族集结世界龙脉的情感纽带、温馨家园,实至名归。
二是人文优势。龙文化集华夏文化之大成,在历史的长河中时空跨度最大,思想包容性最宽广,创新意识最强烈,哲学意义最深邃,对人的精神滋养最丰富,对华夏民族的精神支撑最久远,已经成为华夏民族传承历史、昭示未来的精神徽记、精神符号和精神图腾。历史上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有三个先后消亡或断代,唯中华文明屹立东方而绵延不息,龙文化中蕴含的创新、包容、凝聚、灵异、示瑞、兆福之博大深邃的精神当居首功。
三是资源优势。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独特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万世传承的精神薪火,更是世界不可企及的人文现象,是人类社会最丰富的文化宝藏。因之,龙文化是龙之灵韵和祥瑞穿越6500年时空、赠予龙都大地龙乡子孙的巨大财富和不可再得的历史机遇。
四是历史优势。濮阳上古文化积淀相当丰厚,一皇三帝、孔子居卫、高城遗址、暇丘遗址、仓颉陵、西水坡45号墓等,其中龙文化内涵广博,自清代就把龙的形象用于国旗,龙也成为中国的国家标志、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龙文化完全可以涵盖其他传统文化,是唯一可以涵括濮阳各种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品类,濮阳龙文化的开发同样也需要众多文化资源的支撑。所以,龙文化作为濮阳文化旅游业发展壮大的特色主题和历史主线是当之无愧的必然选择。
五是区位优势。其一,濮阳市北依京冀,南望鄂皖,西向三晋,东临齐鲁,人口密度大,观光休闲距离适中。其二,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打造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胜地,尚无标志性的吸引物,“华夏龙都”将以独特的文化旅游优势承担起传承历史、造福当代、昭示未来的历史重任,成为吸引中外游客寻根问祖、祈福朝拜的龙祖圣地。其三,濮阳地处豫鲁冀三省交会处,是中原经济区连接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的“桥头堡”。目前,以铁路、高速和国道公路为骨架的“四纵、四横、两放射”综合交通运输网已初步畅通,与周边省、市基本形成了“2.5小时生活圈”。其四,雄安新区崛起,中华龙源景区将成为雄安新区建设者与工作者休闲旅游居住的前置花园。“华夏龙都”实为南来北往交通要冲和文化旅游翘楚胜地。
六是投资优势。濮阳的龙文化,不仅属于濮阳,属于河南,更属于中国和全球华人,具有全国和世界性的意义。濮阳市着力发展龙文化旅游产业,以龙文化广泛的号召力和强大的凝聚力,不仅可以争取到国家、省的相关资金支持,民间的社会资金也会纷至沓来。
六、广阔前景
以龙文化为主题的一系列项目的开发利用,一定会让古老的巨龙舞起来,为濮阳的经济社会带来广阔前景,中华龙源景区的开发与建设,一定会在龙乡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培育出具有龙之神韵、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不仅会为濮阳城乡巨变,在河南乃至中原形成真正的龙头城市带来难得的机遇和丰厚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将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