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孩子的读书梦在家门口实现 2019年04月30日

整洁漂亮的学校校园。

绿树掩映之下,红白相间的教学楼格外夺目;现代化的塑胶操场上,奔跑的孩子们生龙活虎;音乐、科技等多功能教室里,不时飘出师生们的笑声、歌声……这是记者在我市农村学校采访时看到的一幕幕场景。

“做梦也想不到,农村学校也办得这么好,跟城里没啥两样,我们再也不用费劲费钱把孩子送城里上学了!”南乐县韩张镇初级中学学生家长刘振华高兴地说。

为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圆广大农民的“教育梦”,我市把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当作头等要务,硬件设施建设促赶超,狠抓内涵发展提质量,使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

狠抓学校硬件设施建设

2011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提出用五年时间把农村所有成建制学校全部建成标准化学校。根据省定标准,制定了《濮阳市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从校舍面积、运动设施、图书仪器等硬件方面和师资水平、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软件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为切实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市政府每年把学校建设列为重要民生工程,与各县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市政府组成考察团赴省内外学习取经、下基层深入调研,在摸清全市教育基础设施和布局调整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小学向中心村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保留必要教学点”的基本原则,科学制定布局规划。

布局定好了,学校怎么建,资金怎么办?

我市明确提出:标准化学校建设要与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特岗计划等项目紧密结合,四位一体,同步推进,创建一所,达标一所。资金投入要一改过去“撒胡椒面”的方式,采取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融资与上级资金打捆使用等多种筹资方式,集中使用。市政府对各县区新建一所幼儿园、小学、初中,分别给予300万元、500万元、800万元的资金奖补政策,大大激发了各级政府兴办教育的热忱。

5年来,全市共计投入资金近17亿元,创建标准化学校870所,新增校舍119.7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学校食堂115座,为561所农村学校配置了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全市农村成建制中小学校全部达到省定办学条件标准,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我市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范县、清丰县、南乐县和台前县被省政府表彰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区)。2014年,省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和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2018年,为进一步免除农民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我市加快建设寄宿制学校的步伐,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8所,实施校安工程项目114个,全面改善了52所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今年,我市以改善教学、生活、卫生条件和文化环境为重点,实施3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着力补齐农村教育短板,兜住教育底线。全市一半以上的乡镇还要建设1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确保走在全省前列。

以教师提质增量为依托

狠抓农村学校内涵发

学校建好了,如何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师是最核心的因素。

近年来,我市围绕教师专业化成长工程,建立了专家型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阶梯,使农村教师努力有方向,成长有榜样。大力实施“农村教师培训工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累计培训教师5万人次。在全省率先成立“名师工作室”,吸纳农村教师成为学员,带动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去年选聘157名城区教师到濮、范、台三县支教,为农村学校送去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学方式。

(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贺德敬 通讯员 刘艳霞 李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