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人文胜地 现代邯郸 2019年07月10日

近日,中国报业第三届融合创新大会、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理事会年会暨全国媒体看邯郸活动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社、濮阳日报社等230多家媒体的社长、总编走进邯郸,感受了邯郸干事创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纷纷为邯郸的厚重历史和现代文明点赞。

邯郸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又不断在现代化道路上奋进的城市。一代伟人毛泽东曾26次来到邯郸。1959年9月,毛主席在邯郸视察工农业生产时,深情地说:“邯郸是赵国的都城,是五大古都之一,那时有邯郸、洛阳、淄博……那时候没有上海、天津大城市。邯郸是要复兴的”。

“邯郸是要复兴的。”牢记伟人的嘱托,一代又一代邯郸人矢志不渝、接续奋斗,这块热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邯郸人民继续谱写了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华丽篇章。

邯郸是得天独厚、物阜民丰的人间福地

古城邯郸是镶嵌在冀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辖6区、1市、11县和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57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这片土地风景秀丽、资源富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西依巍巍太行,山明水秀;东眺华北平原,一马平川。邯郸拥有娲皇宫、广府古城2家5A级景区,还有京娘湖、七步沟、太行五指山等11家4A级景区。境内河湖密布,水量充沛,主城区五河绕城。素有“北方粮仓”“冀南棉海”和现代“钢城”“煤都”之称,境内探明矿物资源40多种,是我国著名的高品位铁矿石和焦动力煤产区,郭沫若曾有诗盛赞“现代经营基础厚,武安铁矿峰峰煤”。

邯郸是钟灵毓秀、源远流长的人文胜地

梳理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可以发现,邯郸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古时代,女娲在此炼石补天、抟土造人;8000多年前,磁山文化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新纪元,粟(谷子)、家鸡和核桃三大发现,改写了世界粟作农业、家鸡驯养和核桃产地的历史;3100年前,“邯郸”成为一座城市的名字,建城至今从未改变,这也是我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2400年前,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建都邯郸,历158年之久,当时的邯郸是时尚之都,可媲美今天的巴黎,外地人专门到邯郸学习优美

的舞步;1800年前,曹操在邯郸南部的邺城(今临漳)营建邺都,邺城自此成为六朝古都;1000年前,北宋在邯郸东部的大名府建陪都“北京”,大名府名扬天下。绵延8000余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并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脉系,比如,以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精神为内核的“赵文化”,掀起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创作高潮的“建安文化”,还有大运河文化、北齐石窟文化、磁州窑文化、边区革命文化等等。邯郸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邯郸学步、毛遂自荐、完璧归赵、奉公守法等1584条成语典故在邯郸产生或与邯郸有关,邯郸也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邯郸还是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享有“太极拳圣地”的美誉。从这里走出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儒家集大成者荀子、纵横家鼻祖鬼谷子,见证了邯郸的辉煌历史,留下了武灵丛台、响堂石窟、佛教禅宗祖庭——二祖寺、黄粱梦吕仙祠等历史遗迹,成为邯郸走向复兴的文化地标。

邯郸是锐意革新、砥砺奋斗的精神高地

自古以来,邯郸就是一座具有改革血脉、富有创新精神的城市。“改革”一词就源自邯郸,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成为军事强国,也造就了邯郸人民敢于创新、勇于求变、追求卓越的宝贵品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一二九师在邯郸战斗生活达6年之久,演绎了“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传奇。上世纪90年代初期,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成为全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新时期,邯郸人民秉承“开放、进取、担当、包容”的人文精神,正在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新时代标注新方位,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近年来,邯郸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富强邯郸、美丽邯郸。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均增长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全部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大关,达到438.1亿元,增长19.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4亿元,增长10.6%;新增贷款274.6亿元,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86.8亿元,增长9.3%;出口总值完成99亿元,增长8.2%。

怀揣复兴的梦想,踏着绿色的步伐,加快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新时代全面建设富强邯郸、美丽邯郸新征程。

(本版文/图均由邯郸日报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