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教育整体薄弱、农村学校普遍萎缩的大背景下,濮阳县第四中学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却异军突起,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在短短6年之内,学生人数由以前不足300人,发展到本学期1700多人。不但学生满意,家长安心,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2018年,副省长霍金花到该校考察调研农村教育发展情况时,对学校的办学情况进行了充分肯定,对校长郎红岭扎根基层30多年,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精神给予了赞赏。
日前,笔者慕名走进濮阳县第四中学,去感受这所农村学校强劲的发展脉搏,探寻学校历经风雨而坚持、化危为机而腾飞的奋进之路。
风雨烟波办学路
枯树逢春发新芽
1956年秋天,濮阳县第四中学在庆祖镇诞生,从此开启了艰难曲折、跌宕起伏的办学之路。
1980年,国家办学政策调整,开始在县城设立重点高中,该校地处乡下不可避免受到波及,随着一批批优秀教师调往县城、一批批优秀学生转入县城,该校学生数量逐年减少,招生质量逐年下降,优秀教师纷纷离开,导致教学质量滑坡,办学声誉降低,学校走向衰败。
1997年,学校迎来了成立以来最困难时期,教育改制,教师进城,学生流失,校舍陈旧,一时各种矛盾聚集、发酵,学校发展陷于停滞,甚至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为了挽救四中,教育主管部门决定在该校公开选举校长,年仅30岁的时任副校长郎红岭因管理及教学水平出众高票当选。
面对学校困境,郎红岭迎难而上,确定了“创办初中保生源,办好高中谋发展”的基本思路。学校先后派出骨干教师到上海、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名校学习,还先后与市一高、县一中签订帮扶协议,借鉴他人,发展自身,并狠抓常规管理,既强调制度的刚性,又注重人性化管理,使学校步入规范,使教职工有了归属感。
在郎红岭的带领下,学校艰难的发展着,初中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高中教学低进高出,学校校舍得以翻新,学校面貌日益改观,教师队伍稳定发展,社会声誉有所好转。
转型焕发新生机 创新改革促崛起
2008年,面临新一轮教育改制,农村不再保留高中,对于该校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多少年的高中将在此终止,多少年发展高中的努力将付诸东流。
以前,该校办学重点为高中,因学校资源有限,加之高中优先发展,初中部发展缓慢,与周围初中相比没有优势可言。面对现状,摆在学校面前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积极转型,发展初中”。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转型,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做法:启动了“导师制全员管理”活动,即每名教职工分包5~7名学生,学生的进步与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奖励挂钩;启动了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英才行动计划;启动了“假期巡导”活动,在假期和学生周末休息期间,把学生以村为单位分成小组、选好组长、定好地点,组织相关教师入村巡导;举办了幸福妈妈读书会,创建“幸福妈妈读书会”微信群;开办了妈妈课堂,邀请专家和家长走进课堂,传授家教经验及卫生保健知识等。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校初中部得到了稳定发展,许多教师顺利转型,学生流失明显减少,学生成绩稳步提高。
腾蛟起凤耀龙乡 向着高远永飞翔
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苦苦思索学校发展的郎红岭敏锐地看到发展新机遇:“高中砍了,初中受限,那就发展幼儿园。”2012年7月,一所投资540万元的幼儿园实现了招生。正确的办园思路,规范的园所管理,科学的课程设置,优质的保教方法,很快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幼儿园。
2013年,该校开始筹建小学部,为解决资金问题,学校采取“从一年级开始,边招生边发展”的思路,经过6年努力创建了寄宿制小学部。至此,该校由一所单一的薄弱初中,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学前教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三部协同发展,相互促进,资源共享,濮阳县第四中学终于找到了一条充满生机的良性发展之路。
站在新的起点,绘就新的蓝图。郎红岭提出“幼儿园发展前沿化,小学发展优质化,初中发展标准化”的学校发展目标,确立了“狠抓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创新校本课程,凸显办学特色;紧盯教育质量,铸就四中辉煌”的发展思路。
来到该校,不少人为设计独特的大门而惊叹。学校的大门溶入了郎红岭的办学理念,下面的大平板,意为“托住底”,高出的部分,意为“拨出尖”,整体用意是“托住底,拨出尖”。对于全体学生来说,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底,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是尖;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合格是底,特长是尖;对于老师来说,坚守师德是底,高超技能是尖;对于学校来说,规范办学是底,特色办学是尖。
如今,四中已今非昔比,以前包干招生,变成了现在人满为患;曾经教师争相进城,现在教师从城返乡,学校的声誉逐年提升,前来调研的领导和交流学习的兄弟学校络绎不绝。
一甲子时光,四中人坎坷奋进,初心不改,矢志如一,永远向着高远飞翔。回望那一行行坚实的脚印,倾听那一声声奋进的足音,他们坚信:站在新的起点,开拓创新、奋勇向前的四中人将继续以崭新的姿态、豪迈的气魄,谋划新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