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如何在记叙文中 穿插自然环境描写 市一中 梁艳丽 2019年11月03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在初中阶段对于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对于记叙文要求比较高,写作要感情真挚,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就是说,记叙文要融入事、景、情、理,才能动人。因此,自然环境描写就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自然环境描写

比如,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

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山脚下的高粱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的叶片给田野染上了凋谢的颜色。

很明显,前者是景物叙述,后者是景物描写;前者虽涉及景物,但只是简单的状态介绍,后者则从形象、色彩等多方面进行感性叙述,并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自然环境描写的主要内容有形状、颜色、质地及音响、气味等。我们观察描写的对象大都离不开:人、事、物、景这四种,而景物则是观察描写的最生动的对象。大千世界,景物千种万类、千姿百态,不同的景物有着不同的特征。

自然环境描写的方法

多角度地进行观察。写行文须按照游览先后顺序记叙,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准确地把游踪写清楚,才能具体描述景物所处的地点、方位、特征。写清楚游踪的主要途径是移步换景,即随着游览、参观者的立足点不断转移,相应描述不同地点所见的景物。

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行文也要按照观察的顺序写,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动静结合地进行观察。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动衬静、以静写动,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动静结合,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才能使文章生动活泼。

记叙文中如何穿插自然环境描写

开头就用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气氛。比如,学生胡晓丹的作文《你是我最敬佩的人》开头写道:还记得那年,秋天来了。树叶刷刷地往下落,黄色的叶随风飘散。一阵微风拂耳袭来,在树枝上调皮嬉戏的黄绿色树叶便随风飘落。每当这时,便会听见“刷刷”的声音,这时你正在清扫落下的树叶。你身着朴素衣装,梳着一头光亮的头发,发间还掺着几丝银白,手上有一双白色的手套。你一手拿着簸箕,一手拿着扫帚。

中间穿插,烘托心情。比如,学生孙小雯的作文《心中的秘密》中写道:昏黄的路灯把我虚伪的身体无限放大,将所有的瑕疵尽展眼底。夜色如潮水,很凉又很黑,路边树木的轮廓将惴惴不安的心变得异常模糊,月光从树影上投射下来,无言地在人行道上闪烁。我很害怕,甚至害怕明媚的月光将我的内心一层层剖析,害怕流泻的汽车灯光将心照亮。

结尾加入自然环境描写,揭示中心。比如,学生孙小雯的作文《温暖的旅程》结尾写道:清晨,第一缕霞光冲破阳光。推开门,发现大大的太阳正嵌在蔚蓝的天空上。一缕缕阳光照着广袤的大地冲破高大巍峨的山脉。我被笼罩在阳光里,点点的细碎散落在我的发梢间,倒映出一层层的剪影。身体很温暖,心,早已是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