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国家发布《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5月,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强就京杭大运河台前段开挖复航及穿黄河线路问题进行调研。他指出,要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复航工作,三级联动,奋力作为,立即修复故道,设计穿黄方案,务必使大运河复航走台前故道。
围绕大运河在台前开通复航的可行性,我们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我们对大运河在台前故道复航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
台前段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途经河南省的唯一一段。大运河如同长城一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隋唐大运河途经河南省的距离长,文化内涵丰富。但是时间久远,淤积严重,全线复航已难实现。“流动的文化”,只有京杭大运河台前这一段。京杭大运河台前段是河南省水路通往北京的唯一通道,是水路通往大海(通过山东小清河)的唯一通道,是河南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雄安新区建设、融入“一带一路”布局,以及京杭大运河战略设想的重要通道。因此,京杭大运河台前段复航,对河南省非常重要。
台前段大运河是濮阳的一张闪亮名片。台前是京杭大运河断航所在地,是京杭大运河的咽喉,是国家层面关注的重点。《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濮阳市是大运河的辐射区。如果台前大运河开通复航,将对濮阳市的知名度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依托京杭大运河开展项目建设(如建设大运河博物馆、建设从濮阳到台前大运河自行车赛道,以及招商引资、文化旅游等)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台前沙湾运河遗迹丰富。2012年大运河申遗时,因认识不高,造成沙湾遗迹群没有纳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已是一个无法补救的遗憾。此次复航,不可再出现历史性失误。
京杭大运河复航在台前,对台前脱贫致富和文化生态提升意义深远。“一通则百通”。京杭大运河在台前复航,一是有利于早日脱贫致富。台前是国家级贫困县。大运河文化建设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大运河复航,对于台前永久摘掉贫困帽子,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二是台前大运河复航,可以使台前的文化旅游、人文环境、城乡生态彻底提升,使台前成为文化丰富的魅力宜居区、绿色生态发展区。三是台前大运河段即历史上会通河段。历史故事丰富多彩,历史遗迹星罗棋布,一旦开通复航,这些文物遗产都将得到有效保护。四是台前境内有黄河、金堤河、大运河,大运河复航后,新建三河船闸项目,可以造福台前人民。
二
经过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实地查勘比较,考察遗产遗迹,我们认为,大运河复航走台前运河故道——
1.是尊重历史传承的理性选择。历史上,京杭大运河行走台前,大运河故事在台前演绎。查《元史·食货志》,元19年(1282年),元世主命从济宁到安民山修济州河,后从安民山到临清修会通河,两河统称会通河,全长450里。自此,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到光绪27年(1901年),因黄河决口北移,在台前沙湾冲撞大运河致其废止,京杭大运河在台前流淌600年。查《明史》《清史稿》,提到大运河时,出现台前沙湾、姜家庄的名字就达80多处。2019年,河南省文物局到台前考古勘探,发现元明清运河故道、堤坝闸桥、衙祠庙碑,星罗棋布。
2.是实施《规划纲要》的科学之策。中办10号文件已经将台前列为150个核心区之一。《规划纲要》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文化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主要工作是开展核心区大运河文化遗产调查,完善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综合认知,加强遗产本体的保护修缮。《规划纲要》还规定,“京杭大运河包括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会通河……黄河以北运河保护通航的河段是会通河”。台前大运河段就是会通河段。大运河遗产本体在台前。《规划纲要》规定“梁济运河以调水、排涝为主,兼顾东平湖退水、航运、生态景观、灌溉等功能”,如果大运河走梁济运河,其下游就是台前。
3.是落实总书记指示的坚定举措。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6月批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台前运河遗迹数量之多,令人惊叹。大运河从台前故道附近开通复航,可以不折不扣地落实总书记关于传承、保护、利用的指示精神,开发遗产资源,增强人民文化自信。
4.是以金补运的客观诉求。台前金堤河是历史上广济渠的延续,曾经发挥接力北运河水源的功能。现张秋镇南金堤河涵闸,仍供水自张秋北小运河(即京杭大运河故道),年供水量1~2千万立方米。复航走台前故道,可以充分利用金堤河水资源。金堤河设计最高流量740立方米,目前每年流到下游1亿多立方米,排入黄河5~6千万立方米。金堤河是上游新乡、滑县的大量坡水,目前连接黄河上游引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5.是保护运河遗产的历史期盼。《规划纲要》确定大运河建设基本原则即突出保护,强化传承,合理利用,利用还是“在实现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文化生态资源,促进文化旅游”。台前的大运河遗产之多,比临清、张秋、南阳毫不逊色。如果大运河长距离抛开台前复航,无法实现对这些遗产的保护发掘。
6.是文化生态旅游的必然要求。国家明确,京杭大运河的功能定位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大运河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京杭大运河正常来水年份全线有水,适宜河段实现旅游通航”,实现“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台前段运河遗产丰富,利于开展文化旅游,展示运河文化,讲述运河故事。
7.是科学穿黄的切实要求。台前夹河乡黄河大堤沿线工程少,地势平坦,利于穿黄船闸建设,方便施工。实地调查,东平湖水位42.5米,黄河水位为42米,流动平稳。黄河河底海拔38米,黄河以北海拔43.5米。运河河底下挖3.5~4.5米,使运河底海拔39~40米,运河水深达到2~3米,运河北向畅顺。为阻止黄河水倒灌运河淤积,运河底可略高黄河底。
8.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复航走台前故道距离最近,障碍最少,无工程无排异,比较其他路线投资不增加,受益面增加数倍,社会经济效益陡升。
9.有利于扩大受益面。复航在台前,可以使运河文化旅游辐射到濮阳周边更多地区,给河南的濮阳、新乡、安阳、鹤壁等2000多万百姓带来发展成果,社会效益好。
10.有利于跨区协调统筹发展。台前段开通复航对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非常重要,河南各级政府鼎力支持,河南省委、省政府几位领导多次到台前考察调研。台前历史上属于山东,两地根脉相连,群众情深。大运河复航,百姓欢迎,容易通融。
11.有利于东平县水资源合理配置。《规划纲要》要求,按照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要求,尊重遗产保护规律,多渠道统筹调配水资源,“黄河以北段,重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防洪排涝”。走东平湖戴庙、夹河乡沙湾老运河故道,可以在东平湖西部增加一条河道,使东平县水资源布局合理,利于防洪排涝,利于东平湖与黄河连接。
12.有利于张秋古镇开发和金堤河湿地建设。南有苏杭,北有临张。张秋是大运河古镇。大运河复航,也是张秋古镇复兴的千年机会,大运河只有走台前才有可能经过张秋古镇。
三
当然,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若在台前故道复航也有不足。一是需要河南省与山东省的省、市、县协调沟通。京杭大运河复航本身就是国家级工程,沿途经过多个省份,跨省之间务必协调。山东省自身也要协调各个市、县。但有中央10号文件,又有国家协调小组,有问题积极沟通,可以果断处置。二是需要跨越金堤河大堤。金堤河大堤不高不宽水流缓慢,建穿河船闸,投资寥寥。
运河穿黄,除台前故道线路外,有的认为可以走山东省东阿位山镇(陈山口)和阳谷陶城铺线路。实地考察发现,途经该两地非常不科学,实属不该。
位山线路不适宜。一是远离大运河故道,不符合中央10号文件要求;二是不利于黄河安澜。从位山穿黄后,北接所谓的位临运河。位临运河仅是1959年开挖的引黄干渠,非运河故道,自张秋到聊城小运河才是真正的京杭大运河。黄河向北到聊城、临清100公里,直通通一条河道,长线大距离抛离开运河故道、古镇(如张秋镇、张秋码头、张秋上闸下闸,阿城上闸下闸、七级甚至戴庙古镇),背离了《规划纲要》复航指导思想,无法实施京杭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功能定位。现场发现,现在山东境内新开挖运河,黄河向南到济宁60公里,远离运河故道10~20多公里,无任何运河历史遗迹。如黄河以北走位临运河,从济宁到聊城、临清200公里,基本不经过一村一镇,更无一古村古镇。顺畅,建灌溉排涝渠最好,然这不是引黄灌排渠,是历史文化,是旅游运河。位山附近有引黄一干渠、二干渠,又有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道密集,工程交错,对黄河大堤破坏太多。黄河安全,责任重大,儿戏不得。
陶城铺线路更不适宜。抛开了运河故道,远离张秋古镇。现场看到,该位置是黄河转弯处,黄河大堤非常危险。南来的黄河大水直接冲撞该处大堤,不安全。该处还有陶城铺到莘县引黄干渠,更增加了几分危险。如果再开挖运河穿黄,穿黄到北大堤后,运河还要与北大堤平行向西行走,黄河危险几率倍增,后果不堪设想。
大运河复航在台前,我们建议走东平湖戴庙、夹河乡沙湾运河故道线路。该处是明清运河故道,无任何不良因素和不利之处,黄河与东平湖近,方便水资源调剂,理所应当。有人提出可以走梁济运河线路,此方案不足取。梁济运河是1959年开挖的排涝渠,也不是运河故道。明清大运河在梁山东部10公里的南旺、袁口、大安山,甚至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柳长河的东侧。在梁山那里建穿黄船闸,受西来黄河水直接冲撞,河东大堤不安全。运河穿黄北堤后,运河与黄河近距离平行流动5公里,河西大堤不安全。如运河与黄河汇流后,沿黄河道向北顺溜3公里,到十里铺、姜庄附近再穿黄河北大堤,运河及船只行走受黄河水左右,有诸多不利。
为了实现台前京杭大运河开通复航,可以借鉴外地做法,成立大运河文化建设管理处,从建设到管理,统筹协调开展工作。应尽快制订《台前大运河发展规划》。结合水利,设计方案。国家由水利部门牵头推进河道水系治理。应立即督请省市水利、结合黄河部门来台勘探,制订《河南省台前大运河河道设计方案》《河南省台前大运河穿黄设计方案》,及早上报国家部门,抢占先机,让国家部门尽快看到河南方案。协调关系,争取主动。积极协调国家水利、文化、发改部门和山东省政府,沟通情况,坚定诉求,争取让大运河复航走台前故道的观点尽可能多地上升为省级国家级意见。修复河道,提振信心。先按照三级河道进行初步修复,初步建设从沙湾到姜庄运河绿色生态廊道,简单绿化、生态化,使域内运河有迹可循。同时,整理资料有据可查,方便考察论证。加强发掘,放射魅力。进一步开发研究遗产遗迹,初步修复保护,展示“京杭遗韵,运河咽喉”特色。设计博物馆、沙湾枢纽遗址公园、沙湾古村落,形象展示运河文化、绿色生态文化,为把台前段打造成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持久发力,为台前百姓创造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