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1月28日第七版)
第三,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说明犯罪的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主要有: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的方式、方法、时间、地点等。犯罪的客观方面在我国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标准之一;它是区分此罪与彼罪,以及犯罪完成与未完成形态的重要界限;它是分析和认定犯罪主观要件的重要依据;它是量刑的重要尺度。
我国刑法所惩治的犯罪,首先是行为人的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特定的危害行为,是我国刑法中犯罪的客观方面首要的因素,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都必须具备的要件,它在每个犯罪构成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犯罪构成要件中的危害行为,是指由人的故意或过失心理所支配的危害社会的身体活动。从客观上看,这是行为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从主观上看,这是人的意志或意识的表现。归纳起来,危害社会的行为,主要有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所谓作为,是指犯罪人用积极的行为所实施的我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刑法规定不得去做的行为;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即刑法规定必须做而没有做的行为。
第四,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是行为构成犯罪的必备条件之一。某种行为,如果没有或者不可能危害任何一种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就不可能构成犯罪。我国刑法上通常将犯罪客体分为三种: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亦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整体;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亦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方面;直接客体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亦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犯罪的直接客体揭示了具体犯罪所侵犯社会关系的性质及该犯罪社会危害性的程度。研究犯罪的直接客体,对于区分各种具体犯罪的界限、量刑中决定刑罚的轻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具体犯罪行为危害具体社会关系数量的多少,犯罪的直接客体可以划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一般而言,一种犯罪行为只直接侵犯一种具体社会关系,如杀人罪、诈骗罪,这种犯罪的直接客体即为简单客体,或称单一客体。有的犯罪行为直接侵犯两种以上的具体社会关系,如抢劫罪,不仅直接侵犯他人的财产权,而且直接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这种犯罪的直接客体即为复杂客体,或称多重客体。
正确理解犯罪的构成要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二是有助于区分此罪与彼罪;三是有助于正确地裁量刑罚。
具备犯罪构成的要件,是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从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的要件来讲,凡达到法定年龄、精神正常的人实施了故意或者过失犯罪,都应当负刑事责任;从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来讲,犯罪人因实施了某种行为而侵犯了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并且达到了犯罪的重程度的,都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概念相近,但并不相同。刑事责任是犯罪人应当承担的法定责任,是实施刑罚的前提;而刑罚则是刑事责任的后果,是对犯罪人实施惩罚和教育改造、预防犯罪人重新犯罪、警戒其他人实施犯罪的制裁措施。
从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看,违反安全生产法的要求,构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王瑞娟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