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巧借课文节点 促进读写共生 ◆市第二实验小学 刘爱菊 2020年11月10日

叶圣陶说:“文章就是例子。”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很好的习作范例。从课文中挖掘读写结合点,并借助课文指导学生仿写,能更好地实行读写同步,达到读与写和谐共生的效果。

激发想象 写好小练笔

课文《去年的树》课后有这样一个小练笔: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虽然是小练笔,但对学生来讲难度仍然不小。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通过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设身处地替小鸟想、引用名人名言等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写作兴趣。

再如课文《鱼游到了纸上》课后小练笔要求:我好像看到了围观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它写下来。我就把练笔目标定位在了“写好人物语言”上。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借助网络查找了一些金鱼的图片,在课堂上一张张播放,让学生想想围观人会怎么赞叹、怎么议论的?经过引导,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着眼篇章 学会仿写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优美的篇章。在教学中读好范文,让学生感受范文布局谋篇的独特,培养“篇感”十分重要。

课文《桂林山水》是一篇笔触优美的佳作,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行文。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具体描绘桂林山和水的段落上下功夫。一方面通过比较法使学生把握段落结构;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运用的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最后感悟作者的语言,体会用词的准确、优美。学生在所学、所感的基础上,选择其熟悉的事物,模仿《桂林山水》一课的结构和表达方法来练习写作,文章才会更丰满、有味道。

利用续写 填补空白

补写也好,续写也罢,都源于课文给我们留下的一些空间或空白。如课文《小木偶的故事》结尾是“在小木偶的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来接着编下去”,这正是续写的好机会,可以让学生把故事编写下去,整理修改后大家一起读。

说到补写,我还想到了一些案例。学生在读文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许多疑问。比如课文《生命 生命》一文 ,运用疑问句引起读者共鸣。我要求学生仿照这篇文章列举事例的写法自己写一篇感受和对生命的感悟,珍爱生命,不懈努力,让生命更有意义。

借助单元主题促读写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将课堂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和写作等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伟人、名人成长的故事,了解亲人或小伙伴的成长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写文章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这样不仅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还实现了更广泛意义上的读写结合。

当然,教学中还有诸多达到读写共生的方法和策略。有效的读写结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材特点、学段目标,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学生写作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达到渗透习作指导,以促进读写共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