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县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秦朝时始置濮阳县,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濮阳建市后的1987年6月12日,正式撤销市郊区,恢复濮阳县建置。
濮阳县城是濮阳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城市建设发展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城市面貌落后等问题。相对于一条铁路之隔市城区,濮阳人都将濮阳县城称为“老城”。
“‘老城’旧貌换新颜,正在焕发青春!”近日,居住在格瑞斯小镇的董先生告诉记者。
从市城区出发,顺着京开大道(濮阳县境内为“解放大道”)跨过晋豫鲁铁路,就进入了濮阳县地界。以往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棚户区和城中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越绣桂园这样的优质小区和一个个正在紧张施工的建设工地,是宽阔平坦、设施齐全的柏油马路,是花红柳绿的公共绿地……
“十三五”时期,濮阳县住建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十三五”规划内容和“濮濮一体化”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强力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取得显著成效。随着棚户区改造、新区建设、危房改造、农村污水收集及处理等重点项目实施,濮阳县城乡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城市功能品质显著增强,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优化,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居住环境更加舒适。
旧城改造让『老城』旧貌换新颜
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力抓手,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县住建局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推进百城提质建设工程和文明城市创建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抢抓政策机遇,创新工作机制,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
“现在大家都等搬新家、住新房。”城关镇西门里村党支部书记王华玲告诉记者。
2017年,濮阳县对新民村、西关村和西门里村实施城中村改造,改组为御井片区。这3个村原址在濮上路以西、西水坡水库以北,原占地面积约575亩。该项目安置区位于濮上路以东、御井路以西、站南路以南、昌盛路以北,分为南区和北区,概算总投资9.5亿元,总建筑面积35.05万平方米,由36栋住宅楼、1栋商业楼及整体地下车库组成,将安置居民1958户6266人,规划停车位2116个。目前,北区即将完工,南区基础配套、装饰装修预计12月完工。
龙苑片区是2019年棚改安置项目,位于顺河路与龙苑路交叉口以北,涉及县烟草局、濮化社区、县水利局、县保安公司、城关镇等9个单位,共有住户644户,拆迁总面积13万平方米,现有600余户完成拆迁,拆迁与安置同步进行。安置区占地面积约75亩,共14栋楼,其中住宅楼9栋,主体已完工,正在施工装饰装修,预计2021年9月交付使用。
此外,濮阳县针对县热电厂片区、县化肥厂片区、中心片区、南关片区等破产几十年、历史包袱沉重的破产企业遗留问题,在最大限度保障破产企业利益的同时,通过土地挂牌出让,解决了多年来拖欠职工工资、养老金等费用的问题,有效化解了多个群体的信访积案。
俗话说:“拆迁是天下第一难。”但县住建局坚持以拆迁造福群众,让群众在拆迁前看到光明、在拆迁中得到好处、在拆迁后提高生活品质,通过阳光拆迁、依法拆迁、和谐拆迁,实现了由过去“十年拆一村”到现在“半年拆十村”的跨越。2017年以来,全县共实施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项目36个42078套498万平方米,概算投资182亿元,共涉及城中村40个、棚户区18个,被征收户2.53万户,拆迁面积460万平方米,改造面积、建设套数、概算投资均居全市第一,在全省105个县中排名前列。累计争取中央、省级财政奖补资金约11.35亿元,国家发改委配套基础设施资金约11.47亿元,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低利率融资贷款约50.49亿元,发行棚改债24.5亿元。
通过近3年的棚户区改造工作,濮阳县共节余土地1.2万亩,其中3500亩用于安置区建设、2500亩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修和打通了龙苑路、昌盛路、昆吾南路等27条道路,新建和扩建学校11所、街心公园绿地20余处,进一步健全了城市功能、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
城南新区西起濮上路、南至帝舜大道、东至106国道、北至金堤,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建设城南新区是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中共、省委、市委精神,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区规划“东扩南进”总体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确立了文化旅游度假休闲区、健康养生区、教育服务区、生活服务区、新式田园景观区五大功能区的规划定位,将有效缓解老城区空间狭窄、设施落后、承载力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濮阳县投资1.5亿元,重点实施了城区阙门、龙碑广场、挥公大道、马庄街、礼堂街等风貌提升改造项目,彰显了濮阳县历史文化特质的城市名片。
农村危房改造让城乡更宜居
濮阳县县域面积大,共有992个行政村,农村人口112万人,经过四轮精准识别“回头看”,共确认贫困人口27251户109484人。这些贫困户大都房屋破旧,是危房户或危房边缘户。
县住建局把危房改造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攻克的难关,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严格执行“两不愁三保障”相关精神,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问题,下足绣花功夫,扎实推进危房改造工作。
针对众多的危房改造户,县住建局认真研究和分析,不搞“一刀切”,确定了“因户而异、一户一策、先易后难、逐个突破”的工作思路,逐家逐户摸底,了解真实情况,掌握切实数据。组织精干力量,对四类重点对象房屋进行逐村逐户鉴定,实现鉴定全覆盖,确保房屋危险等级精准无误。乡村干部全员上阵,对改造户数进行无死角、拉网式排查,一户一户鉴定、一户一户确认,特别是对常年无人居住的房屋现场核实、拍照、确认,做到了鉴定全覆盖、数据真实精准。
在濮阳县庆祖镇庆北村,有一个“幸福大院”,院子里共有21间房子,每一间房子都是一个家。“以前我一个人过日子,房子漏雨透风,凑合着过一天算一天。现在,住得好、吃得好,心情也好!”住在这里的张翠云老人开心地说。她和住在这里的其他12户老人一样,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和分散供养五保户。这是濮阳县危房改造工程集中安置的典型案例。
据了解,濮阳县危房改造以农户自建为主,对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充分发挥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协调优势,由乡镇政府组织实施,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黄河滩区迁建村的危房,采取过渡安置房、租赁等多种方式予以解决,确保没有一户群众居住在危房中。
针对习城乡、王称堌镇等乡镇黄河滩区迁建村住在危房且暂时无法搬迁至安置楼的居民,采用整体吊装式房屋,配装简易家居用品,既解决了现有未搬迁户的住房安全难题,又可以重复循环利用。
县住建局牵头开展村级房屋档案建立工作,排查所有农户房屋,将房屋分为安全住房、疑似危房、C级或D级危房三类,分别建立台账,对所有房屋登记造册。对住房保障问题做到该改造的改造、该修缮的修缮、该提升的提升、该鉴定的鉴定、该兜底的兜底。针对胡状镇雷庄村改造量大、情况复杂的情况,县住建局派驻技术人员对全村房屋进行分类,明确专人完善村级房屋档案,对存在的问题列清详单,限定时间节点,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销号,成为建立村级房屋档案的试点,并将经验做法制作成培训宣传片在全县推广。
县住建局科级干部带队成立督导检查组,实施跟踪督导检查,全程强化监管,全面确保危房存量精准、对象认定精准、身份信息精准、贫困类型精准、房屋危险等级精准、各级责任精准。2018年以来,全县共投资2.3亿元,1.9万户住房困难户全部得以安居,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
濮阳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重点工作,着力破解村庄环境卫生难题,在村容村貌提升方面探索出新路子,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濮阳县农村污水收集及处理建设项目于2016年9月获批复,2018年5月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北京清大国华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化华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为中标单位,并签订建设合同和委托运营合同。该项目在除城关镇、户部寨镇、庆祖镇以外的17个乡镇新建污水处理厂17座,总投资约3.4亿元,主要收集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周边村庄和学校、卫生院等企事业单位污水。
截至目前,文留镇、柳屯镇2个污水处理厂的土建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已完成,正在调试阶段;王称堌镇、徐镇镇、习城乡、渠村乡、郎中乡、白堽乡、子岸镇7个污水处理厂土建施工完成;清河头乡、五星乡、胡状镇、八公桥镇、鲁河镇、梁庄镇、海通乡、梨园乡8个污水处理厂的生化处理池、预处理池已完成施工。110公里污水管网已于今年7月初全部铺设完成,预计今年12月30日可完成全部污水处理厂调试,进入试运行状态。
濮阳县投资2000万元,在全县各乡镇建设垃圾转运站19座,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垃圾中转站;投资2400万元,购置转运站对接车19台、挂桶车垃圾车100台,用于农村垃圾收集、运输;投入资金960万元,在全县930个行政村内增设垃圾收集桶2.8万个,用于村内垃圾收集。截至目前,濮阳县已完成各项环卫基础设施投资2.6亿元,有效保障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濮阳县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正式引进康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丰盈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为农村环卫提供服务,基本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转运体系,实现陈年垃圾集中转运、日常垃圾日产日清,年垃圾转运量12万余立方米,村容村貌得到大幅度提升。
创新党建思路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近年来,县住建局党组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工委的指导下,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强化基层支部党建工作的主业和主责意识,着力构建党建与住建深度融合、互促互进的体制,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住建工作的强大动力和整体合力。
压实工作责任。县住建局党组按照县委基层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召开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制订机关党建工作要点,明确党建工作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增强党建工作的落实力和执行力。
加强政治建设。狠抓党员培训教育,通过每月中心组学习、每周一工作例会第一议题集中学习等方式,实行“科级干部、党支部书记”带头讲,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开展“机关党建政策法规学习宣传月”活动,提高机关党员政策水平。在抓好理论学习的同时,通过开展党员主题党日活动、制度规范上墙、设立党建文化长廊、到清丰单拐和县廉政教育基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对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
突出组织建设。按照县委组织部、县直工委关于做好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的要求,结合部门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严格按照程序标准,完成了机关委员会和5个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做到将党支部建立在股室上,全局5个党支部122名在职党员中成立了12个党小组,将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大气污染防治、扬尘治理、安全生产、棚户区安置等工作任务明确分解到各个党小组,使党员干部在一线工作中锤炼党性修养,积极担当作为,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互促共进,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强化制度建设。一是对照工作职能,理顺6 项工作机制,实施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党支部制度,全面形成党建与业务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是针对基层党建弱化的问题,建立完善支部党员大会制度等13项制度,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纪律保障。
突出堡垒作用。各党支部发挥“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的精神,全力以赴做好全局各项重点工作。一是扎实开展驻村帮扶。组织6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分包帮扶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和帮扶责任人;多渠道筹集资金50余万元,发动党员干部捐款3万余元,对分包帮扶村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善提升。组织40余名党员干部在富民路与育民路、铁丘路、站前路等交叉口进行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机关党员干部深入社区、扶贫村开展文明倡导、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拉近了党群关系。疫情防控期间,县住建局100余名党员干部提前返岗,共排查家属区人员407人、建设工地93个,完成消杀67万平方米,有效杜绝了外来疫情输入。同时,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使机关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等城建重点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改革发展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县住建局将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城市双修’;持之以恒抓好疫情防控,全力推进城市综合提质建设,全力规范建筑市场管理秩序,补齐城市建设短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狠抓民生工程推进和小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县住建局局长李玉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