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南乐县西邵红杏上央视啦 2021年06月18日

本报讯 6月16日,央视财经频道、农业频道等以《河南南乐:万亩红杏熟 果农忙采摘》为题,对南乐县西邵红杏进行了宣传报道。

麦收刚过,西邵乡万亩红杏迎来成熟期。在杏园里笔者看到,由于今年风调雨顺,红杏长势很好,硕大的红杏挂满枝头,惹人喜爱。连片的杏园里,到处是果农忙碌的身影,摘果、装箱、运输,一片丰收景象。果农说,今年红杏市场紧俏,收购价也比往年高出2元多。

西邵乡乔崇疃村果农冯敬才高兴地告诉笔者:“像往年红杏每斤卖一块钱,最高也就是一块五封顶了。而今年早熟的红杏每斤都卖到四五块了。今年我这个园子,亩产都在2000斤,平均每斤三块五到四块钱,也就是一亩收入七八千块钱。”

据了解,西邵乡李崇疃村、乔崇疃村拥有500余年的红杏种植历史,西邵乡地处黄河故道,砂质土壤尤其适宜优质红杏生长。西邵红杏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种主要包括丰源红、金太阳、沿枝条、麦黄杏、凯特杏、大红杏等20余个品种。当地果农也依靠红杏产业逐渐过上了好日子。但由于红杏不适于长途运输、长期存放,销售市场有所局限,西邵乡利用农业项目资金,整合各自资源,着力于红杏杏干、杏脯的研发,陆续投入资金350余万元,2020年初通过学习探索新上红杏速冻生产链,便于延长红杏杏脯加工的作业期。目前,红杏年生产量维持在1.2万吨以上,年产值4000万元以上。该乡真正将红杏产业做成了发展力强劲的农业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活力。

西邵乡李崇疃村党支部书记李培周介绍说:“咱政府补贴项目,拥有了速冻机,鲜杏能全部存放起来,保质期达到1年。现在这个杏加工厂的销路基本上算是打开了。去年收入20万元,这都是村集体纯资产。”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西邵乡还科学规划乡村振兴村级规划,并逐步挖掘积累耕读文化,意图在红杏产业和文化产业上有所突破,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西邵乡党委副书记李永鸿面对未来满怀信心:“经过多年发展,红杏种植面积、销售渠道、采摘等环节都有长足的发展。下一步,结合乡村振兴,我们还想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争取达到1.2万亩。还要大力生产杏脯、杏干及酿造杏酒。在销售渠道上,力争进入大型超市。通过速冻,红杏存放时间更长,还要进入电商行业,从而达到使群众增收的目的。”(红敏 江龙 佳鑫 亚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