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作用,建设功能齐全、使用便捷、安全高效的住房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丰富线上业务办理种类,有效提高离柜率,满足缴存职工多样化需求,为改进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做好顶层设计 推进信息化发展
该中心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及早明确规划了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为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信息系统对业务创新的支持能力,进一步优化业务模式、管理流程和服务方式,该中心在充分摸清自身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电子政务建设要求和该中心“十三五”时期关于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编制了信息化建设规划,着力建设包括核心业务系统、银行结算系统、综合服务平台、互联网﹢服务渠道、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在内的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打造“智慧住房公积金”。
完善信息体系 丰富服务内容
近年来,该中心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2018年,新的住房公积金核心业务系统上线,并同步接入全国住房公积金银行结算平台,顺利通过国家“双贯标”验收;2020年,全市住房公积金核心业务管理系统和公众服务系统通过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手机公积金APP、支付宝查询住房公积金、微信服务号等“互联网+”服务功能和渠道先后投入运行,全市住房公积金信息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住房公积金精细服务场景得到新的开拓。
公积金业务有一定特殊性,很多业务项发生频次较低,公积金缴存人没有办理需求时并不关注,有办理需求时又对新建的服务渠道不够了解,往往出现多跑腿、跑冤枉路的现象,与丰富服务渠道的初衷相悖。服务渠道的畅通绝不仅仅是建成了事,只有提高知晓率,才能提高利用率,让新的、高效减负的服务渠道真正发挥最大效能。下一步,该中心将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公积金缴存人对多种服务渠道的知晓率。
注重业务整合 提升服务质效
该中心以综合集成、业务协同、信息共享为新的住房公积金核心业务系统建设主线,着力促进住房公积金业务管理精细化、服务手段多样化、辅助决策科学化。
在实践中,该中心将缴存、提取、贷款等业务互联,数据集中存储、信息共享,实现全流程管理,打通了信息孤岛。与各管理部在一个信息平台上协同办公,进一步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新的住房公积金核心业务系统的应用,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住房公积金通存通贷、通提通还、汇缴实时处理等,促进了住房公积金由属地化服务转变为网点化服务,由人员管理转变为账户管理,实现了全市住房公积金政策统一、制度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一。
打造综合服务平台 引领服务创新
该中心通过对各项业务流程和服务渠道的全面整合及对数据信息的有效融合应用,着力打造可直接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和进行实时互动服务的全方位、智能交互的服务平台。
一方面,该中心积极推进与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争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支持,接入不动产数据专线,实现住房公积金提取贷款业务相关不动产信息的即时核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配合相关部门推进政务信息整合,每日定时向市大数据局同步全市住房公积金相关业务数据;将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查询功能接入河南省“豫事办”平台。
另一方面,该中心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作为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水平的全局性工作,根据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对住房公积金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深度开发,不断完善和延伸信息化服务手段,进一步丰富网上业务大厅、手机公积金APP、微信公众号等既有办事渠道的业务种类,努力实现“线上、自助、自动”业务办理模式,提高业务办理离柜率。目前,缴存单位通过单位版网上业务大厅,可以自助操作汇补缴资金、人员变更、缴存基数调整等业务;缴存人通过手机公积金APP,可以在线办理账户信息查询、贷款信息查询、离退休销户提取等业务;12329语音和短信平台累计受理人工咨询及自助查询15万余人次、发送短信135万余条。单位业务网上办、个人业务手机办、查询打印自助办、复杂业务柜台办及不见面审批成为现实,“互联网+”让住房公积金越来越智慧、缴存人越来越满意。
“十四五”时期,该中心将继续打造“智慧住房公积金”,巩固提升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成效,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不断丰富线上服务渠道,有效完善网上办理业务功能,让数据跑起来,使办事快起来,实现“最多跑一次”,力争实现“零资料办理、一次不用跑”,努力为缴存单位和职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贴心的住房公积金服务。
汪秀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