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承载着儿童成长的欢乐。好的玩具能够开启儿童的心智,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趣。在玩具的教育价值被无限挖掘的当代,原汁原味的传统民间玩具则具有独特的美育价值。
中国传统民间玩具俗称“玩意儿”,具有玩耍、审美、教育功能,是最普及的民间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终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无论在造型设计、色彩运用和纹样装饰上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美感。利用民间玩具对孩子进行美育教育,能有效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广泛的兴趣、高雅的审美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造型之美育。中国传统民间玩具造型大多是对自然物体的一种再现,它的成型又不完全以自然物象作为依据,其艺术造型自由奔放、形体简练概括,动态活泼夸张,神态妙不可言。有部分玩具在模仿原有的人、事、物的基础上,根据现实的题材,结合一定文化故事含义,加以抽象夸张的变形,塑造出新的形象,并赋予其消灾、祈福的寓意。在人物造型上,其选材都是以典型人物中的事例加以塑造,所叙述的故事也都是在赞扬正义的形象,批判邪恶的形象,即公正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以艺术的外在形式来区分善恶。孩子们在欣赏、模仿制作这些民间玩具的过程中,扩展了知识面。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影响中,唤起孩子们的民族认同感,形成以国家为傲、以民族文化而自豪的情感。使儿童在民间玩具的制作玩耍中培养创造力,完善生活技能,具有独特的美育价值。
色彩之美育。传统民间玩具讲究“三分塑七分画”,用色强调明快单纯,色彩夸张艳丽,完全脱离了自然色彩的束缚,极富装饰意味,形成了大俗大雅的艺术特点。老百姓常常是以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功利愿望去理解和使用色彩,其所包含的审美意义,在广大民众心目中,总是和祈子、益寿、纳福、招财、避害、驱灾等基本生活需要和世俗意愿交织重叠。民间玩具用色不造作,随心所欲的表现方式,与儿童纯真、执着、无拘无束的表现方式异常相似。用色上的高纯度,鲜艳浓烈的对比色,与儿童开朗活泼、心灵纯净的心理色彩需求一致,在表现力上高度体现了真情实感,使得作品有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玩具的纹样之美育。纹样是民间艺术重要的组成元素,取材非常广泛,内容甚为丰富。民间玩具上大多绘有各式各样的纹样,常见的有果实、花草、走兽、昆虫以及吉祥等,其中绝大部分是取自现实生活中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素材。另有一部分素材是赋予浪漫主义的想象纹样,如龙凤、鸾鸟、麒麟等,这些吉祥寓意的纹样,绝大多数是围绕着求子、祈福、福寿、富贵、如意一类的思想意识。玩具包含着我国劳动人民朴实而真切的情感,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蕴含着大量的民间习俗。这些玩具在孩子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在孩子接触民间玩具时,不仅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培养了民间艺术的审美趣味,在此过程中,将逐步形成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识。
美育,既是一种艺术上的教育,也是一种情感上的教育。民间玩具信手拈来的自然材料,具有民族特色的造型,单纯明快的色彩,寓意吉祥的纹样,灵活丰富的游戏方式,使儿童在民间玩具的制作玩耍中培养创造力,完善生活技能,认同本民族的文化,继承家乡的文化记忆!尊重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积淀下来的精髓!即是传统民间玩具的美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