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小舢板”变身“航母群” 2022年06月13日

(上接第一版)“氢能产业虽然在濮阳刚刚起步,但是起点高、标准高、规划长远,从顶层设计、招商引资,到企业项目落地、手续办理和各种配套服务方面都超乎我们的预料。”该公司总经理刘志敏对记者说,氢能产业要实现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也必须尽快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条。从制氢、氢气瓶及压缩机、氢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动力系统集成,到整车制造、加氢站及加氢设备、用户终端等,缺一不可。濮阳市在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中,对这些方面已经进行了部署,明确提出,到2024年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条,氢能产业链产值超过100亿元。“氢能产业联盟的成立更像一场及时雨,有利于助推氢能企业联动合作,引领氢能产业创新发展,加强与‘鲁氢经济带’‘河北沿海氢能应用示范带’‘郑汴洛濮氢能走廊’城市产业对接和创新合作,组织企业参与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会、招商洽谈会、博览会、展销会等。”刘志敏谈起自己的感受滔滔不绝。

“我们产业联盟不仅有详细的章程,每家企业成员都签订了承诺书,不仅可以避免企业之间经常出现的市场和产品价格恶性竞争、技术人才‘挖墙脚’等不良现象,而且还加强了企业之间的感情联络和信息交流。”河南省宗惠氢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东峰说,“以前各个企业的负责人很少见面,见了面也互相不认识。现在有了联盟,大家经常在一起沟通交流、互通信息。”高东峰还告诉记者一个小细节,如今各家企业负责人跑市场时,都顺便捎带着联盟其他企业的宣传册,帮助推销。在外边探听到有利于其他企业的相关信息,也会及时向该企业负责人“通风报信”。上个月,中沁泰康就是从盟友企业负责人口中得知一条重要信息后,马上行动,成功招来两个与本公司业务相关联的新项目。

放眼国内和全省,如果论起行业翘楚,濮阳的生物基及生物降解材料行业可谓当仁不让。在宏业化工、龙都天仁、星汉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引领下,我市相继建成了省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省中试基地、省重点实验室、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研发平台,成立了省可降解材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形成从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我市生物基材料产业年产能达50万吨、居全国第三位,已成为全国两家之一、全省唯一的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在如此局面下,濮阳市生物基及生物降解材料产业联盟的成立,必将使得这个新兴行业“航母群”,重新劈波斩浪,扬帆起航。

蔓蔓日茂,芝成灵华。相信,经过几年发展,我市以龙头企业带动打造的多个抱团发展的创新产业联盟,必将在各自领域耕耘出更加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