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范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县文体馆开幕。县长王小鹏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2022 年工作回顾
一、防疫情 促发展
综合实力持续攀升
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各级各部门勠力同心、协同作战,广大医护工作者、公安干警和基层干部冲锋一线、向险而行,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32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面开工,累计完成投资238.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8.3%。在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暨“三个 一批”项目观摩评比中,荣获 1次第一、2次第二。
经济指标逆势上扬。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均居全市第一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同口径增长12.7%,增速居全市五县第一。在全市“大比武·打擂台”活动中,7次夺得擂主称号,荣获 2022 年度县(区)第一名。
二、调结构 转方式
工业经济质效双升
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完成工业投资35.6亿元,增长16.6%。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02家,规上工业产值326亿元,增长 44.5%,总量及增速均居全市第一位。
创新活力不断激发。创建省级企业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各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盛源科技非光气熔融酯交换聚碳酸酯技术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新认定科创型小微企业24家。
园区活力明显提升。开发区研发平台、濮王产业园集中供水工程、公共管廊等项目即将投用,危化品停车场、特勤消防站开工建设,化工园区安全评级成功从 A 级提升为 C 级。盘活开发区低效用地、批而未供土地1300余亩。前曹楼、后曹楼等6个村庄顺利拆迁,为园区发展腾退土地3000余亩,经验做法入选全市能力作风建设典型案例。
三、补短板 强弱项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创新实施“15664”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县无一人返贫或新致贫。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1亿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0.7%,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巩固脱贫成果优秀县区。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4.5万亩高标准农田即将完工。连续22次荣获省“红旗渠精神杯”。完成粮食总产4.25亿公斤。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通过省级初验,范县大米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县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2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5家。
乡村建设加快推进。白衣阁乡即将撤乡设镇,陈庄镇、韩徐庄等3个村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全部完工。新改建农村公路 64 公里,完成卫生改厕1.1万户,新建“四美乡村”示范村26个、森林乡村8个、水美乡村7个。
四、强基础 促提升
城市建设提质扩容
基础设施配套持续提升。实施百城提质项目19个,完成投资13.6亿元。雷泽路、范水路等 14 条道路竣工通车,建成区面积达13.5平方公里。城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主体完工,黄河路东部雨水二期、再生水利用工程等项目建成投用。
城市面貌不断改善。中医院公共停车场、4个应急避难场所等项目建成投用,被评为第一批省级无障碍环境建设试点县。新增绿化面积32万平方米,东赵、西赵等 8 个安置区达到回迁条件。高质量完成贝利花园等9个老旧小区升级改造,惠及群众1500余户。
商贸经济更加繁荣。大丰金街、电商物流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板桥古镇、正东商业街等3个夜经济试点取得圆满成功。全县电商经营主体达到 1296 家,打造出中原美范、范县大米等知名电商品牌 12 个,电子商务交易额完成 16.5 亿元。
五、抓源头 强治理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完成造林5800亩,林业工作全市第一,被评为省“两山”转化试点示范县、省集体林经营权流转试点县。三级河长累计巡河3.5万次, 河长制工作全市第一。范水省级生态水利风景区通过专家评审,全省“五水综改”现场会重点观摩范县项目。
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空气质量实现“两降一平”。金堤河责任断面水质达到Ⅳ类标准。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 100%。
节能降耗加快推进。鸿润100MW风电项目获省发改委批复,豫能集团多能互补项目顺利签约,汇通科技等3个绿色化改造项目建成投运。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 84.8%。创建节水型企业11家,节水型单位43家。
六、抓改革 促开放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全面深化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县建投公司获得 AA 信用评级,县城投、农投、土投等平台公司良性运转。
优化营商环境。县行政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集中办理。连续7年荣获“人民网网民留言办理工作民心汇聚单位”先进称号。
实施开放招商。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个,合同引资额272.7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 53.4 亿元。40个签约项目当年开工率 100%,招商引资工作全市第一。
七、兜底线 惠民生
人民福祉日益增进
保障城乡就业。完成技能人才评价取证 2.4万余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3.5 亿元,居全市第一。全年新增城镇就业 974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3.8 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改善医疗条件。县中医院新院区搬迁启用,县人民医院多功能楼、6所乡镇卫生院医技楼竣工投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省级验收。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投入使用,滩区迁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新建农村中心幸福院 60个。
办好优质教育。第四幼儿园二期、板桥实验学校二期、320 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等项目建成投用,第五幼儿园、思源实验学校小学部等项目加快建设。荣获全省教育宣传先进县。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600余人。高考成绩再创新高,3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社会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多、幸福感更足、安全感更强。
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
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范县绚丽篇章。
二、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 7.5%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7.5%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9%,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 3600人,粮食产量稳定在4亿公斤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完成市定目标任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保持平稳增长。
2023 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着力提振市场信心
充分释放发展动能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实施省、市重点项目39个,总投资488.8亿元。力争到位专项债券资金10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1亿元以上,确保省、市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206亿元以上。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在降本减负、产销对接、稳定供应链等方面精准发力,全年问题化解率达到95%以上。年内新增营业收入超30亿元企业1家;新入库“四上”企业40家以上。推动盛源科技尽快在北交所上市,指导可利威化工做好上市准备工作。
加快释放消费潜力。落实好提振市场信心90条措施。争创省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高起点编制《范县文旅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推进“柳溪水乡·只此范县”等文旅项目,办好第五届“黄河风情”万人徒步游、板桥古镇电音节等活动。打造乡级电商综合服务中心3个以上。
二、着力推动工业升级
加快建设制造强县
做优做强主导产业。突出聚碳新材料主导产业地位,力争聚碳新材料产业集群超过300亿元,打造豫北地区最大石化产品物流基地。确保上半年,盛源科技顺酐、翰逸神飞催化剂等项目建成投产;年底前,中汇新能源高纯苯精制、海润科技高分子材料等项目投产达效。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以开发区园中园建设为抓手,打造精细化工科技园,壮大药用包装产业园,做强服装产业园,提升木业产业园,建设润滑油脂产业园,推动特色产业向集约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在化工新材料方面抢占先机,加快推进投资10亿元的河南瑞奇德环氧树脂等项目,积极招引投资25亿元的中智源纳米新材料等项目。积极布局氢能与风能产业,加快推进鸿润100MW风能项目,启动建设豫能集团多能互补项目。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促进5G与智能制造融合发展,年内打造1~2个省级5G应用场景示范。
三、着力提升研发能力
加快建设创新强县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年内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2家。谋划建设省级聚碳新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年内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突破4亿元大关,新培育科创型小微企业 15 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 家以上。
强化创新成果转化。年内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 1.6 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 10%以上。
加大人才引育力度。落实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加快建设开发区人才公寓,帮助解决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问题。
四、着力深化改革
实行高水平开放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着力打造法治营商环境,推动范县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建强对外开放载体。3月底前,开发区研发平台投入使用;6月底前,危化品停车场、特勤消防站基本完工。建设濮王产业园濮北路、 兴业路等 5 条道路。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年内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个,其中超50 亿元项目 2个,10~20 亿元项目10个。
壮大国有平台公司。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做大做强建投集团,做优做活产投公司,做好做实农投、土投、水投等国有平台公司。
五、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打造品质县城
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两环”建设为引领,建设西环、打通东北环,打造畅通城市;以“两带”建设为引领,建设环城水系生态带、环城绿带,打造宜居城市;以“五大片区”建设为引领,实施老城片区、城北片区、城东片区、城南片区、濮城片区“五大片区”提升行动,打造魅力城市。
六、着力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农业基础,提升农业质效,建设和美乡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七、着力发展社会事业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高质量就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设健康范县,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八、统筹发展安全
守牢各条底线
做好疫情防控,筑牢安全保障,加强生态保护,提升治理能力,加强风险预判,主动防范化解,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