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阅读名著 品味经典 市子路小学 申卫玲 2023年03月14日

悠悠中华,流传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四大名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璀璨的瑰宝,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阅读四大名著,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而且具有极大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高度的审美。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古典名著。具体做法是:

结合教材 推荐名著名篇

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仅通过在课堂上学习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材是例子和引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适时地给学生推荐经典的名著名篇。如,学习《杨氏之子》后,推荐《世说新语》,让学生了解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从中领略、欣赏一些运用比较、比喻、夸张、幽默机智的文学技巧。再如,学习《草船借箭》后,可以推荐《三国演义》;学习《景阳冈》后,可以推荐《水浒传》等,这种“课文带名著”的方法为学生打开了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使学生对名著产生阅读的兴趣。

读写结合 走进名著名篇

由于经典名著篇幅较长,所写内容距离现代生活比较遥远,学生不太容易领会其中的深意,往往会让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望而生畏,刚刚激发起的阅读兴趣很容易消逝。为了让学生的阅读兴趣保持下去,坚持阅读名著,我们可以采用“读写结合”法,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名著名篇。

“读写结合”是指让学生不定期写阅读名著的读后感,或是最欣赏的名著人物和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段等。通过体会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达到感受名著魅力的作用。如阅读《三国演义》时,让学生写《我最欣赏的三国人物》《推荐自己喜欢的三国人物》等。对于一些优秀的文章,鼓励学生发表在博客上或投稿,和更多的人进行交流,使他们拥有更多的自信和热情。

搭建起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把阅读心得及时记录下来,不但能巩固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而且会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学生从有所体验到深入体验,使他们真正走进名著,品味经典。

开展活动 搭建交流平台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给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展示阅读成果,交流阅读心得,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最终达到让学生爱上名著的目的。

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交流“我最欣赏的三国人物”。读书交流会上,同一个人物,不同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事例、不同的角度来谈论评价人物特点,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开展“我来演名著”活动,让学生自由结合,把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搬上“讲台”演一演。这样的活动不但帮助学生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和思考,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他们表达、演说能力,效果很好。另外,还可以开展“讲名著故事会”“名著成语擂台赛”等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古人思想艺术的精华,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从小阅读经典名著,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对人格塑造也有很大好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品味经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