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课文《草船借箭》之后,学生开启了《三国演义》读书之旅,一时间班里掀起了读三国、说三国、议三国的热潮。《三国演义》不仅人物众多,人物特点也很鲜明,怎样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这本书呢?根据其特点,我以《草船借箭》中学生最为熟悉的诸葛亮为突破口,带领学生品读三国人物。
在课文《草船借箭》中,学生认识了一个才智超群、有胆有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我告诉学生,人物会变形,我们来玩“人物变形计”的游戏吧。我带领学生再读《三国演义》,先梳理出描写诸葛亮的故事,再从一个个故事中品读诸葛亮。反复品读之后,学生有了收获,在《马谡失街亭》这个故事中,学生解读了诸葛亮的“变形记”:诸葛亮知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但在马谡的情感攻势下,做出了让马谡守街亭的决定,结果街亭失守,导致北伐失败,这体现了他的用人不明;面对参军蒋琬的求情,诸葛亮依然坚持斩马谡,这体现了他的秉公执法;马谡即将奔赴刑场之时,担心母亲和孩子无人照顾,诸葛亮说,我与你情同手足,你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不用多嘱咐,一句话道出了诸葛亮的重情重义。就这样,在步步深入的品读中,诸葛亮鲜活了,学生明白了原来诸葛亮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神,他也跟我们常人一样。
结合本次阅读交流,我们设计了阅读活动“人物变形计”,小组合作选择《三国演义》中一个喜欢的英雄人物,深入探究人物形象。这一活动的设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沉浸在人物形象的探究中,不仅读透了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还对书中的其他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读贵有思,思后贵究。阅读活动“人物变形计”,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之后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开始有意识地运用把人物读透的方法,收获不仅仅在课内,更在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