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如何依托教材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力 市子路小学 张雪利 2023年06月27日

数学教学本质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教学离不开阅读,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力。

数学阅读的材料多为混合型文本,往往由文字、表格、图像、图示等组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相互转化,是非线性且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的过程。日常教学中,如何依托教材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下面的实践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挖掘教材阅读资源

数学教材的整体阅读首先从目录开始。目录是一本书整体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其次是学会阅读单元标题,明确新课学习内容,比如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学习,学生先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更能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思考等,帮助学生借助形象的图画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领悟其中的思维方法。

同时关注教材的例题和习题。教材中的例题是教学设计的标杆,认真阅读例题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厘清解题思路,领悟方法。一道好的习题能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检测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程度。

最后引导学生阅读扩展知识。这部分涉及知识面较广,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阅读的魅力,提升数学素养。

二、指导教材阅读方法

数学教材图文呈现形式不同于其他学科,所以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把握题目,重整句子先后顺序和梳理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教材中的数学语言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抽象性和简洁性,学生对概念、性质、规律的阅读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进行圈画,弄清核心词的内涵和外延。

数学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化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能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元化表征,实现不同语言形式的转换,并及时进行比较和方法迁移。比如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时,要引导学生对小棒图、分解图和表达思路的算式进行方法沟通并不断转换语言,帮助学生逐层逐级的理解算理。

数学阅读是手段,核心是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主阵地,依托教材,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善于阅读、乐于阅读,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点燃思维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