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里是濮阳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8月3日,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大厅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受理区、转办区、回访区的话务员详细记录每一个来电信息,认真解答市民的每一个问题。
12345,一串看起来十分普通的数字。自建成开通以来,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集中化解社会矛盾、促进政府工作提升为己任,确保企业、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诉求及时得到处置和办理,着力提升城市治理法治化、精准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截至目前,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受理群众各类诉求突破百万件,已然成为众多市民遇到困难时优先想到的数字,成为我市一条有温度、有速度、有满意度的“政民沟通桥梁”。
一条不打烊的电话线
12345,一条不打烊的电话线。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自2019年6月1日建成开通以来,紧紧围绕企业和群众诉求,科学合理利用各类行政资源,坚持“7×24小时”工作制度,最大限度方便市民群众进行咨询、求助、投诉、举报及表达意见建议,在为群众办实事、化解社会矛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有60名员工,实行‘7×24小时’工作制度,平均单日受理量1000余件,最高时2400余件,”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相关负责人介绍,热线开通电话受理线路30条,设置话务座席30余个。目前,热线平台共接入市、县一级网络单位77个,实现一个号码、一套软件、一张网络高质量办理群众诉求。热线主要受理企业和群众各类非紧急诉求,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咨询、求助、投诉、举报和意见建议等,按照受理、转办、督办、回访、归档闭环流程运行。
“市民拨打12345后,按0号键转人工服务,将困扰自己的事情告诉我们。我们会根据市民的诉求形成工单转至相关职能单位,3至7个工作日内帮助市民解决问题。”一名正在等待市民来电的话务员介绍,作为我市非紧急类政务服务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受到市民认可,感觉特别暖心,希望成为濮阳广大群众心中最便捷、最快速的群众诉求渠道。
在接到市民来电后,话务员会根据市民诉求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可以直接答复的咨询,话务员会进行在线答复;对不能直接答复的,话务员会在1日内将工单受理事项转交相关职能部门办理,职能部门在3至7个工作日将处理结果反馈至12345政务服务热线;对疑难问题,职能部门可申请延期办理,经审核通过后,最长3个工作日将该问题予以办结。
为持续提高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诉求办理能力,加大疑难事项协调督办力度,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接诉即办”机制的安排,于2月15日印发《濮阳市“接诉即办”实施办法》,成为我省首个出台“接诉即办”实施办法的城市。
我市出台“接诉即办”实施办法后,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多措并举,积极推动“接诉即办”工作进入法治化发展新阶段,使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快速响应、有效处理。
一个来电就是一份信任
群众利益无小事。
小到井盖损坏、占道经营,大到学生入学、燃气安全……“接诉即办”是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2022年11月13日,因疫情防控需要,我市采取临时性全域静态管理。刘先生与家人自郑州返濮后,被安排到经开区方舱进行隔离。
由于水电不畅等原因,无法保证刚13个月大的孩子按时吃奶粉,刘先生致电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寻求帮助。话务员收到来电求助并上报后,立即将此件纳入重点工单督办件,积极与各职能单位沟通协调,第一时间解决刘先生一家遇到的困难,保障他们在隔离点能够正常生活。“本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拨打12345热线,没想到反映后很快就得到了解决,非常感谢12345热线”。2022年11月21日,为表达对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及时解决实际困难的感谢之情,刘先生向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送去了一面写有“无私支援见真情 危难时刻伸援手”的锦旗。
今年7月19日,市民高先生致电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称,他于今年7月17日在濮阳县某中学为两个孩子缴纳1万元学费,回家计算3年学费后发现不具备承担能力,便于7月18日前往学校协商退费,校方告知他等到10月底才能退费。高先生无法接受退费时间,希望相关职能部门核实并尽快退还学费。接到高先生来电后,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话务员第一时间进行登记,并将有关情况反映至相关职能单位。濮阳县教育局接到工单后,第一时间与该校取得联系,要求学校积极回应家长反映的问题,立刻办理退费手续。从致电求助到问题彻底解决仅用了3个工作日,高先生对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的高效服务表示高度赞赏。(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白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