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大,尤其是阴雨连绵的天气,更容易诱发鸡病的发生。另外,进入秋季后,在鸡群的饲养管理上,应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也要注意一些事项,养出好鸡、健康鸡。
饲喂方法的调整
加强营养。入秋后冷暖空气交替,气温变化大,在饲料中应注意添加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饮水中加维生素C,可缓解应激。对于较长时间产蛋的母鸡,身体疲劳,若管理不慎,极易停产换羽,此时要增加日粮的营养水平,适当补充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和多种维生素,配置足够的料槽和水槽,保证每只鸡都有适宜的位置,吃足饮足。
少喂勤喂。尽量做到当次投喂的饲料当次吃完,以免饲料留在食槽中被烂泥、雨水污染,剩料要及时清除,保证食槽清洁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控制饮水量。由于鸡舍内湿度过大,容易抑制鸡体的水分代谢,如果饮水量过大,容易引发肠炎,鸡群拉稀多,继而不断地加大鸡舍内的湿度,使病情蔓延。因此,在雨季要适当控制鸡的饮水量,并及时排出运动场所内淤积的雨水,避免鸡群饮脏水感染发病。
降低气候变化对鸡群的影响
尽量降低气候变化对鸡群的影响,使鸡舍内的小气候变化幅度不太大,减少日夜温差。白天温度过高时,要把舍外放养的鸡赶至树荫下或凉棚内;晚上气温低时,赶鸡入舍。
及时改善鸡舍环境
及时更换垫料。连日阴雨造成鸡舍环境潮湿,鸡舍内的垫料受潮发霉,极易诱发鸡群患曲霉病。
保证鸡舍干燥、通风良好。雨天鸡舍内的湿度较大,空气多污浊,要加强通风,用排气扇将鸡舍内的污浊有害气体和饱和水气及时排出。
做好消毒工作。在多雨天气里,多种病菌、病毒在潮湿的环境中极易滋生繁衍,需加强消毒灭菌工作。一般在潮湿的天气中不采用喷雾消毒,会加重鸡舍内的湿度,正确的做法是:可向地面撒些草木灰或生石灰,上面再垫些干净的垫草。
做好常见疾病预防工作
鸡病防治的重点是肠炎、球虫病、曲霉病和应激病。防治方法: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多维素,可增强鸡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提高鸡的抗应激能力。在日粮中经常添加抗球虫等药物,以防治肠道寄生虫病,但服用同一种药物一般不宜超过五六天。在饮水中添加0.04%的硫酸铜,有防治霉菌病的作用。
据《农业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