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南乐县敲定今年发展目标任务 2024年02月28日

本报讯 (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李善辉 袁永飞) 2月20日,南乐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会上,县长魏志峰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为2023年工作回顾、2024年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全心全意办好民生实事、从严从实抓好自身建设。

报告指出,2024年,南乐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十大战略”,扎实开展制造业倍增行动,奋力建设“两个基地、三城、一个先行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强化市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北部支点支撑能力,在县域经济“成高原”上奋力争先。

报告确定了2024年南乐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7%,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9%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0.38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粮食产量稳定在55万吨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

为实现以上目标,南乐县决定从6个方面发力:

一是链式布局、集群发展,深入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厚植新质生产力,持续巩固和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创新驱动引领,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以上,新增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6家,为产业发展蓄势赋能。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抢抓河南省禁限塑机遇,着力打造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生物基能源4条产业链,推进可降解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年内新材料产业集群产值达到45亿元。不断育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大力发展熟食、预制菜等精深加工产业,努力打造豫北地区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乐滋乐味”品牌,持续提升食品加工产业规模和层次,力争年内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产值达到95亿元。推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年内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产值达到20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6个,实际利用制造业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增长50%以上。

二是突出重点、精准发力,着力扩投资促消费。以更大力度抓投资、上项目、优服务、促发展,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坚持项目为王,实施好总投资288.9亿元的4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29.3亿元。强化要素保障,持续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加大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报批力度,完善开发区基础配套设施,多维度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再现市场繁荣,丰富消费场景,繁荣文旅消费,活跃电商经济,用好各级刺激消费政策“红包”,推动房地产行业健康良性发展,为消费“添柴”、为市场“加火”,让城市烟火气更加温暖浓郁。

三是完善设施、补齐短板,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着力建设豫鲁冀三省交会处公共服务的高地、要素汇集的洼地,打造三省交界处区域性中心

塑造特色风貌,坚持以文“化”城,将仓颉文化符号和南乐元素有机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增强县城区域文化影响力、精神感召力。紧紧围绕特色做文章,发挥西湖、南湖、森林公园等公共绿地优势,达到“一子落、全局活”的效果。打造宜居环境。做实“里子工程”,加强水电气热等“城市生命线”运行保障,着力解决群众出行“堵心事”。树立公园城市理念,高效利用零碎空地、边角空间,满足群众“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愿景。强化城区管理,完善街道机构职能体系,促进城区治理精细化、高效化。实施物业领域专项整治,让群众生活更舒心。

四是产业先行、强村富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先行区

在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持续打造“乐农技工”“南乐网红”等公共实训品牌,提升农民就业技能,就地就近发展劳务经济,让劳者有其岗。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上求突破。深入实施乡村建设“1842”行动,加快实施15个农业水利项目,统筹推动农村教育、公共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提升和美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上见成效,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5万亩。做深做细小麦面粉、生猪、肉鸡三大产业链,打造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叫响“南乐肉鸡”品牌。依托县农村产权网上交易平台,实施好全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项目。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在70%以上。

五是心系万家、用心用情,抓好民生社会事业。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更多的民生期盼变成幸福实景

着力抓好就业社保,加大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力度,确保脱贫家庭和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加大返乡创业支持力度,做响“兴村富民贷”品牌。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均保持在95%以上。持续擦亮教育品牌,创建省级智慧校园1所、市级数字校园标杆校10所,加快南乐一高和一行高中集团化办学步伐,做大做强明德中学、开元高中,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健康南乐建设。完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搬迁,加快县精神病医院整体迁建和城关镇卫生院整体提质建设项目,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开展免费“两癌”“两筛”。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强化城区学位供给保障,做强职业教育品牌,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扎实做好供暖保障,根治管网外溢现象,全力建好安居工程,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实施城市微改造,提升防汛排涝能力,推进卫河治理开发,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以民生改善实效兑现为民服务承诺。

六是守好底线、筑牢防线,巩固夯实发展基础。紧盯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统筹做好“防风险、守底线”各项工作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河长制,统筹“四水同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障全县人民群众“粮袋子”“菜篮子”安全。践行安全发展理念,扎实做好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切实防范化解涉众型非法经营风险。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紧盯问题楼盘、欠款欠薪、房产物业等信访突出问题,深化源头治理,推动矛盾化解,营造安宁祥和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