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小学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设计思路探析 市油田第五小学 田茹 2024年03月05日

家庭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的终身教育。学校开展多样化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能教给家长一些家庭教育中的普遍规律,以及指导家长在孩子的不同成长过程中观察孩子、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以达到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效果。

合作育人“同心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把学生的教育比作种树,那么,家长教育是根,家庭教育是主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枝和叶,学生的成就是这些教育共同育成的果。果子怎么样,最关键的是家长教育和家庭教育。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明确指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职责所属。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着基础性、终身性的影响。

在合作育人的实践中,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方面具有优势。学校教师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专业工作者。学校拥有学生发展规律和教育方式的一手资料,能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家庭教育对学生影响的一般规律。为解决“家庭教育失策”困境,学校应承担责任,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赋能家长,帮助家庭教育回归正确道路。

课程设计源于“惑”

2021年7 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面部署了“双减”工作。2021年10月,在“双减”背景下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意味着中国家庭教育肩负起落实“双减”的重任。“双减”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宗旨一致,都是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面对作为成人的家长,家长课程的首要目标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需要创新学习方式,设计出适应家长需求的课程,使他们无论在何处都能随时学习。

由于家长在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方面的不同,造成学生学习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巨大,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能力、知识储备也不同。家长之间的差异要远远大于他们孩子之间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体现在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化的要求上,更指向于实际解决问题的意义。

课程落实归于“真”

换位思考,精准视角。家庭教育问题因家庭和学生差异而异,需要个性化解决。学校需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家庭教育课程纲要。根据纲要,确定每个学段的课程主题,并编写完整的课程。最后,将系列课程运用到家长学校工作中,实现课程化开发实践。

以小见真,撬动课程。“小”是指用家长育儿过程中真实遇到的小困惑作为课程主题的切入点;“真”则指课程能提供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家庭教育指导,利用真实情境、案例和实践来解答问题。教师应将主题具体设定分为“家庭教育指导通识专题课程”“跨年级梯级性课程”和“分学段针对性课程”三种课程。遵循家庭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解决实际问题,为家庭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连续的、螺旋式上升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