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万正峰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 2024年03月07日

编者按 如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如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万正峰接受人民网记者徐驰、尚明桢专访,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畅谈我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和成效。专访原文如下。

人民网记者:新质生产力是今年两会热词。请您谈一谈濮阳市如何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万正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报告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制造业作出部署,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濮阳市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创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快结构体系升级、技术路径创新、发展模式优化,推动制造业向新而行、内涵增长。2023年,濮阳市制造业投资增长47.5%,居河南省第1位,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三连优”,成功入选国家级创新驱动示范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等系列惠企政策加持下,濮阳已建成全球最大木糖生产基地、全国最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产基地,国内最大质子膜制氢装置满产达效,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国内该领域第一个闭环产业链集群。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坚持制造强市战略不动摇,以制造业加快突破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人民网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近年来,濮阳市把氢能产业作为发展新赛道,请您谈一下成效和经验。

万正峰:氢能作为清洁、高效、应用场景多元的能量载体,是连接传统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桥梁。发展氢能产业是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在双碳背景下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对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濮阳市抢抓我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历史机遇,以河南省建设郑洛汴濮“氢能廊道”为依托,全盘规划、整体布局,制氢、储氢、加氢站、膜电极、电堆、车载储氢瓶、整车等一体化全产业链正在加快形成。中原油田绿氢制造项目是全国最大的兆瓦级可再生电解水制氢工程。依托石油化工产业优势,先后培育了中原大化、远东科技等13家制氢企业,氢气年产能达23.6万吨,约占河南省产能的40%。2022年7月,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濮阳)峰会成功举办,吸引了500余名外地客商参会,现场签约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293亿元。2023年8月,濮阳氢能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300余名客商云集濮阳,现场签约10个项目、总投资70亿元。

为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我们对绿氢制备企业、氢能储运企业、加氢站建设、氢能车辆运营等全产业链予以优惠政策和真金白银的支持。先后成立濮阳氢能产业联盟和中原油田氢能产业研究院、PGO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研究院河南分院等,并设立氢能产业发展基金,聘请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担任顾问。濮阳在全省率先建成综合加能站,氢燃料电池清扫车、公交车投入使用。在满足本地产业发展需要的同时,还向周边市县输送氢气。(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