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5日,《人民日报》“两会特刊”发表《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专题报道,报道中图文解读了电力助推濮阳159.9万亩现代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总产量连续17年稳定在50亿斤以上。
我市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河南省粮棉油主产区之一,冬小麦种植面积超过355万亩。为打好助力农业生产“第一仗”,春节一过,国网濮阳供电公司就结合濮阳用电特点、地域特征,制订出春耕春灌保电工作方案,成立72支春耕春灌保电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义务为农户检修、安装灌溉设备和漏电保护设备。依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全量农排机井台区开展在线监测,重点关注未通电机井、零电量台区及供电质量异常(低电压、重过载)等现象,实行日监测、周通报。加强巡视农排灌溉台区,并对机井配电房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水井设备稳定运行。开通春耕用电绿色通道,协助农户办理各类用电业务。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用电知识宣传,为农民提供安全用电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出动448人次、车辆209台次、检查抢修线路8532余千米、台区1.25万个,发现并处理设备问题330余项,受益农田面积335余万亩。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要求,狠抓高标准粮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9.9万亩,粮食总产量连续17年稳定在50亿斤以上,以全省第13位的耕地面积,贡献了全省第9位的粮食产量。(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今年,我市高标准农田项目通过省农业农村厅备案40.6万亩,建设任务繁重。“按照规划,今年我们镇共有1.09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的建设任务,高标准的农田基础设施,配备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电力的需求比以往高了许多。”清丰县韩村镇党委书记徐进忠介绍。
为全力做好全市高标准农田电力配套相关工作,国网濮阳供电公司努力争取电网建设资金,提前了解政策要求和建设范围,制订设计方案。经过3年的大规模建设,累计投资1.3亿元,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48项,机井台区933个,配变容量12.51万千伏安,线路长度290千米,为全市1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提供了有力支撑,充分体现了电力“先行官”的责任担当。(陈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