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这几乎不算一道题:当一部小说和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同时摆放在面前,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尽管啃书本耗时长,想象一些细节情景费脑子,不如电影画面直观,但读一本书带来的收获仍非看一场电影可比。
同理,乘缆车登山和徒步登山,在我也几乎不算一道题,我会二话不说地放弃前者。
生活中,非黑即白的选择太简单了,应该还有更复杂的三选一、四选一,但无论面对怎样的形势,潜意识中,自觉不自觉中,习惯使然中,我倾向于走有点难度的路、做有点难度的事。
一
那天参加一个集体活动,与三个文朋诗友去范县采风。
眼下私家车真是多了,四个人都有车。我住在城市西南角,与去的方向相反,叫别人大老远跑过来再折回去,似不大合适。这是一回事,另一回事是,我的车刚换过电瓶,因为搁置日久打不着火了,不得不换。听说新电瓶也得跑跑路充电,仿佛新的银行卡需要激活或唤醒,可也总不能乱跑着充电,正好有这个事,来回两三天,至少可以跑两三百里路,就说开我的车去吧。
不好说正中人家下怀,但委实没人不同意。
那三个人中,一个比我大,两个比我小,分别是80后和90后。按着远近不等的距离,我一大早起来,一一接上他们。比我大的不用说,那两个小兄弟让我开车,多少有些不自在,其中一个自告奋勇地说,我来开。
我们两个交换了座位,他才看见我的车是手动挡的,挠了挠头说,这个恐怕开不好。
一交流,始知他们三个人的车居然都是自动挡的。
依据我开自动挡车,尽管每次都得问哪是前进挡(此刻似也记住了),但开起来就没事的经验,觉得他们也完全可以开手动挡的车。我昨晚熬夜赶写一个稿子,今天又早起,想没准能在路上睡会儿,补个觉,鼓励那两个小兄弟都试试,谁上手快谁开。结果一个开得磕磕绊绊,一个开得轰轰隆隆,伴以不停地熄火。我也不是看着人家太为难看不下去,而是正值交通早高峰,即便不跟前后车亲密接触、打成一片,如此状况百出,怕也是出不了城,就得给交警拦下来。况且起早赶晚集,已绕来绕去耽搁了不少时间,还是赶路当紧,就强打精神自己开起来。
那时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县道、省道经常遇到查验健康码的卡点,直到中午才进入范县县境。在王楼镇吃过午饭,我们继续往范县东头开,准备上高速。黄河在范县东部,滩区群众搬迁是这次行动要了解的主题。途中又拉上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年龄也比我大,想来该是开手动挡车出身的,一问果然是。我刚冒出点喜悦的念头,他又说,这几年也换自动挡的车了,开着省心。高速公路上虽然不会沿途设卡,但又有个安全问题,我也不好再打谁的主意,一路开去又开来。结果本欲放松身心的采风之行,一点也不轻松。
转天回来,见儿子正在备考驾驶证,想起路上的事,问他以后买车买什么挡型的车。他不假思索地说,自动挡的,现在谁还开手动挡的车?然后说一堆理由,似都合情合理。还说我抱残守缺,跟不上时代潮流。我一时也不好说服他,只是心生感慨,现代人都这样看不起难度了吗?
相对于手动挡车,自动挡车显然好开一些。但只要克服一点点难度,从手动挡过渡到自动挡,分分钟就能适应;从自动挡换到手动挡,适应过程相对慢点儿。至于开手动挡车是否真的省油,更有驾驶感,这里不想泛泛而谈,这里我想说另一桩事。
二
我外甥女家在大连,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工作在贵阳。当初参加笔试、面试、体检的往返路上,常绕道我家住几天。
一天午饭时间,一个刊物编辑打电话说,他们下期准备刊发的一篇文章临时撤掉,有些着急上火,问我手头有没有现成的,支援他们一篇。因系等米下锅的救急稿,稿费可从优。此前他们发过我的作品,说编辑起来省时省力省心,几乎没病句错别字啥的,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用改。又说了大致的主题和字数要求。如果有,嘱我尽快发到他们的电子邮箱,再顺带发一份创作简历、一张生活近照。
我想想还真有,说一会儿就传过去。
编辑如释重负地说,那我就不约别人了,开始在线等了啊。
虽然手机上也有诸多功能,但终归不如电脑操作起来更方便快捷。我原本准备饭后再开电脑的,外甥女却像她的文章要发表了似的,喜出望外地说,大舅厉害,坐在家里就有人约稿送钱。人家不是说尽快吗,赶紧给人家发过去呗。
又雀跃地拿来她放在一旁的笔记本电脑说,我这个在待机状态,已唤醒,用这个吧。我刚换了个无线鼠标,很好用。
用WPS软件写的文章,有同步云端的功能,真是不必非得开启自己的电脑。我调出文章,逐字逐句看一遍,又下载了存在百度网盘上的简历和照片,上传至电子邮箱,一顿饭还没吃完,这事儿就搞定了。此间,外甥女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看,吃惊地说,从头到尾,怎么都没见你动一下鼠标?
我也有些好奇地说,你这电脑上不是有触屏区吗,还用什么鼠标?
外甥女说,我和我的小伙伴觉得触屏不灵,都用鼠标。估计阳光也是。阳光,你用鼠标不?
阳光是她的表弟,即我的儿子。他读大学时,我给他买过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时他已读大四了,因受疫情影响,没去学校,在家里上网课。见他表姐转脸问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有线的,无线的,我都换过好几个鼠标了。
小屁孩不说,我都不知道他压根没用过触屏,估计没少玩游戏,要不何以会频繁地更换鼠标?此刻,他也不说谁抱残守缺,谁跟不上时代潮流了,借故收拾起餐桌。外甥女说,大舅你看,不是我一个人用鼠标吧?
又若有所思地说,不过,人多虽然势众,但从众真不一定就对。看你一番操作下来,好像触屏也挺好用。
我今生第一份工作是教学,时间不长,却投入颇深,一直改不掉好为人师的毛病。正好两个孩子都在,我想了想说,如果你们一开始不回避难度,耐心熟悉触屏,今天就犯不着依赖鼠标、更换鼠标。鼠标再好用,离电脑再近,也不如跟电脑是一个整体的触屏称心应手。至少,鼠标要多耗一点电吧?
又说,当一道题有两条或多条解决途径,你走难走那条路,大概率有意外收获,不虚此行。
笔记本电脑较台式电脑普及迟,其自带的触屏功能普及更迟,一些人习惯了传统鼠标,一下子适应不过来触屏,索性不适应,视若无睹,弃之不用。我是直到2010年才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本为外出携带方便买的它,但因其配置高,也不用外接键盘、鼠标,为省电计,用台式电脑更换为用笔记本电脑写作。别的不说,至少用它写了长篇小说《跟我说爱我》。2012年11月,小说在《百花洲》文学期刊发表的时候17万字,实际上翻来覆去地改,数易其稿,写了不下二三十万字。后来有电脑一体机了,视力也越来越差,我又换了个写作工具。现在用的这台电脑屏幕27英寸,几乎比笔记本电脑大一倍。很难想象,当初怎么能在那么小的屏幕上敲打出那么多字。但清楚记得的是,我从没用过它附赠的鼠标。
时隔半年,外甥女欣喜地打来电话说,大舅,我现在也不用鼠标了,触屏真的很好用。拿我一个小伙伴的话说,这么好用的触屏闲置了好几年,上纲上线的话,简直有点儿暴殄天物。谢谢大舅给我上了一课哟。
据说,教育的意义在于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感谢外甥女孺子可教,让我在离开讲台多年后,又体验到当老师的乐趣。正是在她的带动影响下,儿子大学毕业后也参加了公务员考试,现已在湛江工作。
三
我的职业是编辑、记者,业余写点小说。
经年与文字打交道,不能说没一点经验。但日常写作,除了偶尔有意为之地复沓回环,我从没照搬照抄过既往的框架结构,不仅仅是尊重写作固有的难度,而是在难度上再叠加难度。我可能会在不同的小说里用同一个人名、同一个地名,但一定是不同的故事,传达的也是不同的信息和发现,所以每写一部小说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有时为了爬一道虚设的坎,兜兜转转,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这也是我不幸成为一个低产作家的根本缘故。我觉得,只有不断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作品才有存在的价值还意义,才值得读。小说不必说了,即使写一篇简短的消息,我也力求写活,写出新意和现场感。我还觉得,把难度留给自己,才能把轻松送给别人。到头来,受益的还是自己。比如那位因故缺稿的编辑,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我。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我们看到看重的,不在于经书有多宝贵,而在于他们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进取精神,在于他们与沿途妖魔鬼怪斗智斗勇的传奇而精彩的探险过程。向难而行,踏平坎坷终成大道;迎难而上,无限风光尽在险峰。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难度,又何尝不是尊重我们自己的智慧和潜能!
清代学人彭端淑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诚哉斯言,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