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小学整本书阅读三种课型操作流程 市实验小学 于文玲 2024年03月26日

全国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说:“我希望每位语文教师要做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者,还要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要千方百计把儿童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激励挤进课堂,抓出实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的6个任务群中,其中之一便是“整本书阅读”。尽管教师们普遍认同阅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在学生的读前、读中和读后阶段给予指导,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结合最新研究,本文提供了三种课型的一般操作流程,为教师们提供实用参考。

一、导读课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导读课要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教师可利用学生对此类图书的认知导入新课渲染气氛。

阅读封面,了解信息。书籍的封面大多设计非常精美,图文并茂,学生一看到它就会产生阅读的期待,知道主角和主要故事,但是很多学生忽视了作者和出版社,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图书档案,了解更多内容。

阅读目录,略知大意。目录是一本书的内容概览,精妙运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书籍的阅读中。

典型引路,习得方法。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典型文章,引导学生学习阅读这类书的方法、策略。

制订计划,有序阅读。想让学生完整阅读书籍,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读书计划。读书计划可依据所读作品的篇幅灵活制订,每天应读哪些页或哪几个篇章,怎样成立阅读小组、采用什么方法互相督促等,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共同设定。

二、推进课

猜人物,聊故事。根据教师的描述,猜猜这是哪个故事中的人物、插图、场景,检测学生阅读的进度。

借插图,理内容。学生借助出示的插图,把故事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楚,快速让学生知道故事的大致意思,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

抓情节,品形象。让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为什么喜欢该人物,谈谈自己的理由。目的是让学生再次回到故事中,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深入感受人物的品质。

抓主题,联生活。抓住关键情节,让学生进行表演。在阅读完文章《鲤鱼跳龙门》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当遇到困难的时候,鲤鱼是如何解决的?你有什么克服困难的经历吗?”通过引导,让故事中的人物和学生的生活链接,产生思维的火花,提升学生与经典对话的积极性。

巧悬念,推阅读。让学生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持续阅读下去,制订下一部的阅读计划,为准备阅读交流课做好准备。

三、交流课

情景导入。用猜谜或者语言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展示的愿望。

悦享展示。整个展示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内容、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的某一个方面,以有趣活动的形式巧妙连接,让学生的交流展示层层深入,异彩纷呈。低年段学生的展示形式以朗读、背诵、小故事的表演、讨论等为主。中高年段学生的展示形式可以是对抗赛、猜答闯关赛、辩论赛、鉴赏会,课本剧表演、演讲等,过程中再配以静态的特色书签、人物档案、连环画、思维导图、配插图等,展示学生深度阅读成果,引领学生走向作品深处,再从文本走向生活。

深度阅读。教师要紧紧围绕本册书里的关键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在开展深度阅读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不同版本、不同国度开展对比阅读,通过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奖励评价。交流展示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展示情况给予及时多元评价,用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小组及学生个人的读书成果,并举行颁奖仪式,发奖状和奖品,这样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实现自我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