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胡村乡大村小学 张慧锋 2024年05月07日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言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是识字和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关键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因此,教师应通过阅读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获取情感和审美体验。在阅读教学中,需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深入钻研和感悟文本。以下是我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训练效果的几个方法,与大家分享。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自制能力较差,但是他们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以及探究精神,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设置具有阶段性特点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进而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忱,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学生阅读时,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恰如其分地给予启发、点拨、演示、讲解,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让他们读有所获,产生阅读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阅读

教师要通过教材文本上的例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阅读教学,举一反三,把重点项目突出表现出来,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即在阅读时教师要高度重视,让学生“读出自己”,通过阅读文本联想自己熟悉的生活、相似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感悟、去体验,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注重积累语言材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鼓励学生收集材料进行交流,学会运用词句组织语言,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保留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接触课文,注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对课文形成自己的见解。

重视指导课外阅读

教师要对语文课堂进行延伸,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重视课外阅读,以丰富教学内容,补充课内知识的不足。指导学生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并帮助他们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目的。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努力,教师需以教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合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实践、总结、完善和创新,熟练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现师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