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现代戏《朝阳沟》以其鲜活的人物、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唱腔,造就了不朽的经典!现如今在喜爱豫剧的地方,每逢家里有喜事还是会播放《朝阳沟》脍炙人口的片段,它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形成了一个时代永久的记忆。
创作这一经典剧目的是著名戏曲编剧、导演艺术家,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奠基人之一杨兰春,该剧由河南豫剧三团编排演出。1958年3月20日《朝阳沟》首演,没想到一炮打响,观众反响热烈。不久又进京演出,该剧迅速红遍全国,杨兰春也被誉为“朝阳沟之父”。
一个剧目引出两个“朝阳沟”
《朝阳沟》故事素材地在哪里?杨兰春的出生地——河北武安县馆陶乡列江村,当年豫剧三团创作基地——河南登封县大冶镇曹村,都坚持说自己是故事素材来源地“朝阳沟”,争论至今难有定论。
为打好演员们的创作基础,1957年,时任河南豫剧三团团长杨兰春把太行山区的河南登封县大冶镇曹村作为剧团的生活基地。他到曹村深入生活,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和乡亲们打成一片。“我和老乡们朝夕相处,他们有啥知心话都愿意悄悄跟我说。”
当时,一位老农忧心地对杨兰春说:“老杨,你说这新社会,谁家的孩子不念两天书,谁家的姑娘不上几天学?读两天书上两天学都不想种地了,这地叫谁种呢?哪能把脖子扎起来不吃饭?”这一问触动了杨兰春,让他瞬间有了创作的灵感。当他接到三团要排一部新戏的任务时,心中酝酿已久的一个城市知青下乡,扎根农村、建设农村的故事在他笔下流淌。许多村里人化为他创作的《朝阳沟》里的人物形象,剧中主要人物王银环的原型,就是本村的女青年赵银环。河南曹村人认为,杨兰春和河南豫剧三团在他们村体验生活,《朝阳沟》的人物原型就是他们村人,杨兰春在许多文章中都写得明明白白,特别是该村1976年就已改为“朝阳沟村”,并载入县志,“朝阳沟”村名当然非他们莫属。
河北武安县馆陶乡列江村则认为,列江村是杨兰春的故乡,也有银环和栓保的原型,称列江为“朝阳沟”,更是理所当然,不容置疑。他们说豫剧《朝阳沟》,那是杨兰春老先生1958年回家探亲时,听了村里栓保和银环的故事,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据说,杨兰春当年仅仅用了七天时间,根据村里的真人真事,编写出了豫剧《朝阳沟》,而且列江村山水之美、风景之胜,简直和《朝阳沟》剧中描绘的一模一样,剧中的一些地名、称呼、风俗、语言在当地都可找到例证,如剧中提到的东山、西山、丹凤朝阳、阳坡垴、狮子滚绣球、大青庄、野草湾等诸多风光,列江村个个都有。2004年,列江村也把村名改为“朝阳沟”,还把列江村整体外迁,斥资4亿元倾心打造“朝阳沟”景区,大搞旅游文化,建成一个活脱脱的剧中“朝阳沟”。
2009年,杨兰春病逝,按照生前遗嘱,他的骨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撒到列江的“朝阳沟”,一部分撒到曹村的“朝阳沟”。著名学者李铁成说:“综观中外戏剧史,一戏之出,城乡传唱家喻户晓数十年久演不衰,两省之村争以戏名为名,一人逝争迎遗骸归葬,可谓举世无双。此戏乃《朝阳沟》,此人乃《朝阳沟》编导杨君兰春也。”
现在两个“朝阳沟”终于达成和解,一致表示河南河北一家亲,南北“朝阳沟”一家人,两家要联起手来,把“朝阳沟”这个品牌打出去。
一个剧目让杨兰春和常香玉“结怨”
《朝阳沟》的成功,使河南豫剧院三团名声大噪,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但该剧走红前,却有这样两种传闻,一种说法是时任豫剧院院长的常香玉在《朝阳沟》排演成功之前,曾要求解散经营状况不好的豫剧三团;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豫剧三团因票房不佳,主动要求解散,要求把他们分配到豫剧院的其他剧团中,遭到常香玉的拒绝。哪种说法属实已无从查考,但结果却直接导致了杨兰春对常香玉的不满,三团也有不少人觉得常香玉把他们置于水火而不顾,实在是过分。其实,那是豫剧院集体讨论的结果,而大家把怨气全撒到院长常香玉个人身上了。成功往往是逼出来的,没有退路的豫剧三团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排演出了红遍全国的《朝阳沟》,凭一剧之力走出了困境。但杨兰春却与常香玉结了怨,以至到后来这个结怨越来越深。
《朝阳沟》享誉大江南北后,毛主席亲自邀请《朝阳沟》剧组到北京汇报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观看,并亲切接见了剧组成员。在剧组赴京演出前,常香玉和杨兰春又发生了不愉快。河南省委对《朝阳沟》剧组受到毛主席和党中央邀请一事高度重视,考虑到常香玉作为豫剧大师在全国的影响力,决定让常香玉带团,并建议常香玉在《朝阳沟》中饰演一个角色,于是栓保娘的角色被常香玉替代,这样常香玉和三团之间不免又产生了隔阂。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朝阳沟》重新排演时,因为一句唱词,常香玉和杨兰春发生了激烈争执。常香玉认为栓保娘的一句唱词“骂一声亲家母你个老妖婆”,不符合通情达理栓保娘的性格特征,应改为“埋怨声亲家母你个糊塗老婆”。杨兰春对这一角色换人已经感到不快,对常香玉改动自己编写的唱词更是非常生气。这也是杨兰春在常香玉生病期间一直到去世,都没有去探望常香玉的原因。据说,在常香玉病危期间,有人曾劝说杨兰春去看望一下病危的常香玉,结果被杨兰春委婉拒绝。倒是常香玉不计前嫌,在自己重病之际,特意以探讨现代戏创作演出为由,邀请《朝阳沟》剧组的王善朴等几个主要演员见面表达歉意,并对三团演出的现代戏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师常香玉此举,就是想在去世前了结自己与三团多年来的“是非恩怨”。
“朝阳沟好地方,名不虚传,在这里一辈子我也住不烦……”,朴实的戏词,动听的旋律,六十六年前创作的经典剧目《朝阳沟》,经过时代的考验,至今仍久演不衰、热度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