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贺德敬 通讯员 李英 程相东) 记者8月21日从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获悉,由该院钻井液技术中心自主研发的生物质合成基钻井液技术先后在江沙321-11HF井、文320HF井等内、外部市场14口新钻井成功应用,创造产值2000余万元,不仅展现了生物质合成基钻井液良好的技术优势,也成为该研究院拓市创效的一把“利刃”。
据介绍,该生物质合成基钻井液技术历时5年研发成功,具有强润滑性、强抑制性及强稳定性等特点;与普通的油基、水基钻井液相比,具有更安全、更环保、更健康、更高效等技术优势。
江沙321-11HF井作为西南油气分公司去年下半年部署实施的一口重点水平井,因其地层泥岩交互频繁、胶结强度差、地层易垮塌,导致传统水基钻井液无法继续施工。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临危受命,面对该井复杂井况及紧邻水禽保护区等特殊要求,秉持安全、环保、健康、高效的原则,钻井前,深入剖析井况,制订实施“一段一策”专项钻井液技术方案;施工中,严格落实优配方、强封堵、严固控工作标准,通过强化性能检测和小型试验,确保钻井液具备低粘高切、强化封堵防塌等性能,为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钻井作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今年下半年,该中心又承接了中原油田油气勘探管理部在东濮凹陷前梨园洼陷带西南翼部署的一口重点评价井文320HF井。该井在使用生物质合成基钻井液技术后,不仅实现了一次固井成功,还实现了完钻井最深(6270米)、水平段最长(1816米)、水平位移最大(226.81米)等多项纪录。
通过不懈努力,该团队成功解决了文320HF井目的层超薄砂组对轨迹控制精度高的要求,以及泥页岩交互层段井壁不稳定性、目的层温度高、长水平段携砂能力保障复杂等问题。该井于7月27日顺利完钻,为东濮老区进一步加大类似水平井的勘探部署力度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