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在清水河乡政府所在地污水管网提升改造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利害关系面广人多,为保障项目有序推进,由村民推举乡贤代表组成项目协调服务专班,协调项目推进,化解矛盾纠纷,落实项目监督。针对村民存在疑问的地方,乡党委邀请乡贤和各方代表组织召开民主协商会,采取当面质证、乡贤评理、共同商议等方式推动问题解决,由实施监督的乡贤向村民说明情况,既消除了群众疑惑,又赢得了群众支持,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减量。
近年来,清水河乡紧紧围绕“五治融合”工作要求,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挖掘乡贤资源,发挥乡贤地缘、人缘、亲缘等优势,发动乡贤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探索形成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乡贤力量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助力基层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守好矛盾纠纷“前哨站”。组织村内邻里口碑好、说话有分量、调解有经验、工作有热情的老党员、老干部等乡贤人员,在党政班子轮班接访和干部下沉约访的同时,邀请乡贤一同走村入户,通过一线倾听民声、面对面交流的方式,积极发现民情纠纷点,避免矛盾激化升级。
当好社会治理“润滑剂”。发挥“说土话、办土事”的天然亲近感,发动乡贤主动融入网格,加入村务监督委员会、法治宣讲志愿服务队等自治组织,协助乡村干部宣传时事政策、维护治安秩序。
做好和谐稳定“压舱石”。针对农村常见的土地流转、农村债务、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矛盾问题,由包村干部牵头,组织乡贤充分发挥其熟悉村情、直联群众的地缘优势,处事公道、德高望重的威望优势,从农村公序良俗的“老理”出发,用老百姓的“土法”,打好亲情、友情、乡情牌,说“公道话”,解开群众心结,助推矛盾化解,做到问题处置不过夜、不出村、不发酵,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
(孙绪建 王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