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的目标已从技能传授转向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四有”是指体育课堂教学要有体能发展、技能学习、竞赛活动和运动兴趣。
以运动能力为基础 提升体能发展
运动能力是体育核心素养的核心要素。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要把技能学习和体能锻炼有机融合起来,通过技能学练过程增强学生体能。
以健康行为为导向 培养技能学习
健康行为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技能是体育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也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的关键所在,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运动技能特点开展因材施教的体育学习,应成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着力点。
以体育品德为引领 增加竞赛活动
体育品德是体育核心素养的灵魂。竞赛活动不仅反映了体育学习的本质特点,有效提高学生的技能运用能力,使运动充满乐趣和激情,同时还具有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独特价值。
以多元评价为手段 激发运动兴趣
传统的体育评价往往只关注运动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进步过程和努力程度。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并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运动兴趣。
总之,“四有”体育课堂反映了体育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独特价值,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同时也为广大体育教师强化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具体的方向引领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