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新一届河南省委领导班子提出“四高四争先”的战略部署,这一战略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殷殷嘱托的深刻回应,也是立足河南实际、服务国家大局的主动谋划。从理论逻辑到实践路径,“四高四争先”不仅体现了河南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更彰显了其在全国发展版图中的责任担当。
以系统思维破解发展命题
根植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文化大省,其现代化建设必须兼顾规模与质量、均衡与特色。“四高四争先”以“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目标,精准对接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既遵循普遍规律,又突出省情特色。例如,“高品质生活”聚焦共同富裕,要求解决1亿人口大省的民生问题,通过“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程,推动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均衡发展。这一设计不仅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践行,更是破解河南城乡收入差距、公共服务不均等难题的关键抓手。
目标与路径的耦合创新。“四高四争先”的独特之处在于构建了“目标—路径”的双向驱动体系,“四高”是发展目标,“四争先”是突破路径,二者形成闭环。高质量发展需通过“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资源高效配置,高水平开放需依托“深化改革与创新创造”激发内生动力,高品质生活需以“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缩小发展鸿沟,高效能治理需借力“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夯实可持续根基。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战略中目标与手段的割裂,将河南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与政策机遇深度融合,形成“优势再造”的系统方案。
从“问题导向”到“示范引领”。长期以来,河南经济大而不强,“四高四争先”不仅是问题倒逼的产物,更是主动引领变革的宣言。例如,面对外部产业链压力,河南提出“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针对内部治理短板,创新“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以数字化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这种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破题的方法论转型,为破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解题思路”。
以“四高”为坐标锚定现代化河南的核心使命
推动高质量发展。河南2024年GDP达6.36万亿元,增速5.1%,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1%,外贸进出口连续12年领跑中部。面对全球经济格局重构的压力,河南以科技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例如,比亚迪郑州基地成为其全球产业链最全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富士康新事业总部落地郑州打造智能制造中枢。同时,传统产业如牧原股份通过合成生物技术革新饲料生产,实现年省2000万吨大豆的突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扩大高水平开放。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河南以郑州航空港区为引擎,构建“东融长三角、北接京津冀、西联成渝、南拓粤港澳”的立体开放格局。2025年“新春第一会”明确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通过跨境电商“豫品出海”培育内外贸一体化品牌,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货运量突破百万吨,形成联通欧亚的开放通道。超聚变全球研发中心落地郑东新区,华为、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深化,河南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枢纽地位日渐彰显。
创造高品质生活。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诉求,面对1亿人口基数,河南将持续改善民生作为重点工作。2024年新增城镇就业125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2.15∶1;通过“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基层医疗资源全覆盖。在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更充分就业、建设优质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保障网络,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实施高效能治理。高效的治理能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其意义体现在优化政府运作流程与公共服务供给、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对绿色转型提供支撑等多方面,其价值是多维度、深层次和系统性的。例如基于大数据驱动的精准服务模式,能够动态识别公众需求并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响应;通过党建引领与多元共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仅可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提升风险应对能力,还可以节省行政成本。高效能治理在治理理念上实现从“粗放供给”到“精准施策”的跃迁。
以“四争先”为路径服务国家战略
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奋勇争先。当好双循环战略支点,河南充分发挥“天下之中”的区位优势。在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宁指出要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把准定位、展现担当。在统一中寻找特色,于大局中定义方位。2025年启动建设郑州国际陆港新址,“米字形高铁进入2.0版”,推动中欧班列(郑州)开行实现更大突破。通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率先破除地方保护壁垒,建立跨省协同监管机制,吸引京东亚洲一号仓、普洛斯物流园等重大项目落地,“买全球卖全球”的商贸网络加速形成。
在深化改革和创业创新创造上奋勇争先。当前,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关键期,通过制度性改革破除要素流动壁垒能够释放全要素生产率潜力。以创业创新创造重构竞争优势,既有助于培育新质生产力,突破“卡脖子”困境,还可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形成“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成—社会有益”的良性循环。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这一举措对河南从“中原粮仓”向“创新高地”的跃迁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作为粮食产量占全国1/10的农业大省,河南建设“中原农谷”,培育“新农人”15万名,发展预制菜、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2%。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收入。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高于城镇2.1个百分点,乡村振兴范式不断重塑。
在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奋勇争先。这一战略破解发展与保护深层矛盾、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由之路,更是践行“两山理论”的战略实践。河南作为黄河流域经济总量最大、生态屏障最重的省份,以“四水四定”为纲推进系统治理,实施沿黄生态廊道提质工程,通过建设湿地公园,恢复湿地面积,水源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等,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找到路径。
“四高四争先”既是河南现代化建设的路线图,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的启示录。其理论逻辑是以系统思维破解复杂命题,实践价值以全局视野服务国家战略,路径创新以差异化竞争开辟发展新局。当前,河南正以这一战略为引领,在“奋勇争先”中书写新时代的出彩答卷。正如省委书记刘宁所言:“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在破解难题中彰显担当”,这就是“四高四争先”最深刻的时代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