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拼项目,筑牢倍增“压舱石”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以高质量项目奠定先进制造业倍增基石。一是提速项目建设。创新举办“月月有开工”活动17期。集中开工电子装备产业园等项目78个,总投资142.8亿元。其中,伯特利二期、深悦型材等制造业项目49个,占比62.8%,总投资102.9亿元;艺博智能家居蝶变升级,增锋机械筑巢生根,天鹰装备科技启航低空经济制造,每月都有一批项目在清丰集中落地。2023年,顿贝一期拿地百天即建成投产,打破了清丰县域内企业建成投产的最快纪录,该项目当年营业收入达2亿元。二是做优项目培育。按照“一企一策”工作思路,坚持“抓大不放小”,实施梯度培育,分类推动26家企业“小升规”,新增5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7家“专精特新”企业,全县工业梯次培育效果明显。2024年,阳光涂装等2家企业被评为省级绿色工厂,新纺科技获评全市唯一一家省级零碳工厂,莱檬生物被评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清丰绿色家居被评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清丰县绿色制造业产业链成功入围省绿色制造产业链群培育名单,清丰家具被工信部评为工业消费名品区域品牌。2024年,京霖木业通过引入智能仓储物流等智能场景,实现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增长30%、人工成本降低25%、运营成本降低约20%,产品质量合格率提升至98%以上,当年产值较2023年增长24%。三是强化项目入库。建立项目纳统入库台账,重点关注项目计划总投资、行业代码等指标,严格项目备案文件审核,逐个研究解决项目疑难问题,全面做好跟踪指导服务,加快项目手续完善办理。同时,现场随机进行新增项目、重大项目抽查,通过实地查看确保项目进度达标,真实客观反映项目情况。
优服务,增强“软实力”
区域发展的比拼,归根到底就是营商环境的比拼。清丰县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制造业倍增的“生命之氧”,聚焦服务效能提升、生产要素保障,打造“亲而又清、业旺财丰”营商环境品牌。一是持续助企纾困。创办“民意政声直通车”电视直播栏目,开展“县长陪我走流程”、职能部门“微承诺”等活动,增强政府部门服务意识,提升工作效率。用好“万人助万企”、“7200002”企业家维权热线、“营商环境观察员”等助企纾困特色载体,实时接受企业问询和监督。发挥“督帮一体化”模式优势,深化“一对一”服务,围绕企业“急难愁盼”,落实有诉即办、办就办好,打造“近悦远来”营商高地。目前,综合办结率达99.6%。帮助化解“急难愁盼”问题近千件,研判解决企业开办、行政执法、市场秩序、水电气联合报装等共性问题51件,建立助企纾困长效机制26项,市场主体满意度稳步提升。二是加速项目审批。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以数字政府建设为支撑,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申报入口,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本指南、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统一出件”的“六个一”工作法,办理环节压缩80%以上。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出台《关于新时代促进全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等29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要素保障完备、资源供给充足的发展环境。2023年以来,累计支持企业贷款4050笔84.96亿元。探索“政录企用”模式,对接江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强势专业,通过“政府入编、企业工作”的形式,吸引高学历人才参与清丰县经济发展。开展“土地出让金欠缴清零”“开发区闲置资产清零”等行动,创新实施“零地招商”模式,已盘活低效用地529亩、闲置厂房6.3万平方米。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