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主题班会是德育的重要环节,其作用至关重要。微班会,即微型主题班会的简称,指的是一种针对性强、耗时少、能及时解决问题、自由灵活的班会形式。如何通过微班会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滋养学生的心灵,规范学生的行为,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微班会对德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活力法宝:故事、游戏与角色扮演的趣味课堂
小学生天生好动,传统的说教式班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教师可以将微班会变得更加简短、生动、贴近实际,将德育教育融入故事讲述、游戏互动和角色扮演之中。例如,在“交通安全”主题中,学生通过模拟交警、行人等角色,体验规则的重要性。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在互动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准则法宝:以《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行动指南
为了避免班会选题偏离,教师将《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以下简称《守则》)这一德育纲领性文件作为最佳辅助。依托《守则》,教师通过主题化设计,将《守则》转化为可操作的活动。例如,“勤俭节约”可设计为“节约小达人”微班会,通过展示节水节电的妙招、讲述节约的故事,让抽象的条文具象化。
实效法宝:润物无声的及时性德育渗透
有了《守则》的支持,微班会的开展就更加得心应手。在学期班会计划的基础上,如果班级发生突发性事件或近期出现重要问题,教师也可以在《守则》的基础上灵活应对,采用10至15分钟的微型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诚信故事我来讲”班会,教师让学生分享故事,反思自身行为,将诚信理念内化于心;遇到班级学生发生矛盾时,举办“团结友爱”主题班会,通过合作游戏强化班级凝聚力。这些举措确保了德育教育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未来法宝:校本化与信息化的持续探索
微班会的生命力在于持续创新。未来,教师可以结合校本资源开发特色课程,如依托本地红色文化设计“爱国微班会”;借助信息技术搭建线上平台,共享优质案例和资源;通过班主任培训提升活动设计能力;利用短视频呈现守则案例,或组织跨校微班会设计大赛,激发创意。微班会的校本化与信息化,将助力德育工作更接地气、更具时代感。
通过趣味化设计、准则化指引、实效化渗透和前瞻化探索,微班会能让德育从书面上的规则,变成学生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持续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