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绿树繁花;大美濮阳,风景如画。
濮上生态园区内鸟语花香,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沉醉;龙湖千顷碧波,如城市明珠熠熠生辉;戚城公园内牡丹盛开,游人如织……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强调:“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
建市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规划刚性引领,以绿色描摹底色,以土地固本培元,以资源保驾护航,以改革汇聚民心,助力濮阳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濮阳大地披上了亮丽的“生态绿衣”。
规划赋能 优化绿色空间格局
构想发展,登高望远。规划先行的理念,贯穿了濮阳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
在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2024年第5次会议上,市长、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主任朱良才强调:“要严格执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保开发建设科学有序。”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引领作用,以全面提升濮阳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导向,精描细绘城市绿色发展脉络。
在2024年省政府批复的《濮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中,“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成为贯穿全文的关键句。《总体规划》专设一章部署“筑牢生态安全格局,推动城市绿色发展”重点任务,明确构建“一带、双环、四廊、十点”的生态空间格局,为濮阳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系统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确立了总基调。
“三区三线”是《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保障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底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为濮阳高质量发展筑牢空间基础,为大自然留绿留白。
耕地保护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田,产的是民生口粮,装的是天下安危,载的是美丽中国。
作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一员,耕地在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等多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近年来,我市在耕地工作中变“单向发力”为“共同守护”、变“集中整改”为“日常监管”、变“偏重数量”为“量质并重”,构建跨部门“大联动”、系统内部“大融合”、全民广泛“大参与”,纵横全方位发力的“大耕保”新格局,夯实了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全市累计增加耕地12.35万亩,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分别超出省定目标17.66万亩、1.5万亩。今年3月6日,全省耕地保护工作现场会在濮召开,濮阳“大耕地保护”“全链条管理”工作模式向全省推广。
(下转第三版)
本报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