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前县清水河乡铁庙村附近,有一片近100亩的鱼塘。令人奇怪的是,鱼塘上面还有一层防鸟网。
“这是为了防止有些坏鸟攻击我的‘黄金甲鱼’。”4月28日,这片甲鱼塘的主人汪春祥一边往鱼塘里投料一边解释,“我这一塘甲鱼可以卖200余万元,是名副其实的‘黄金甲’,肯定得保护好。”
汪春祥现在是清水河乡汪庄村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也是一名退伍军人。20世纪90年代从部队复员后,他发现家乡产业基础薄弱,乡亲们要么出门务工,要么去东北收羽绒,剩下的老人、妇女只能在家里做一些传统柳编贴补家用,收入很不稳定。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再加上紧临黄河的优势资源,他决定试着养殖甲鱼。
1996年,汪春祥成立了濮阳黄河双龙生态甲鱼养殖有限公司,开始了甲鱼养殖。近30年来,他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探索出独具一格的生态养殖方法。独特的黄河水,让甲鱼的外表发黄,加上市场价值高,他养的甲鱼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甲”。
走进饲料配制间,浓郁的鱼腥味扑面而来。“市售饲料含促长素,我这土配方成本低、更安全。”汪春祥介绍,他用粮食、肉粉、鱼粉混合制成的饲料,无激素添加剂、促长剂,“不仅成本低,养出的成品甲鱼肉质更好,更受消费者喜爱”。
从2022年开始,汪春祥和台前县迈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对原有小龙虾旧塘进行改造,建成了9个标准化硬化池塘。现在,这个基地有生态甲鱼10万余只,其中商品甲鱼8万余只,每年出售1万余只。
“上市的甲鱼每只重量在1.5公斤左右,每公斤的价格为160元。”汪春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现在独创的生态养殖法在全国很少见,每只甲鱼的成本仅有30元,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
2024年3月,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检测,汪春祥养殖的“黄金甲鱼”氨基酸总量18.7%,较普通甲鱼高出32%,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如今,汪春祥养殖的甲鱼贴上“黄河生态”标签后,更是供不应求。
汪春祥站在养殖基地观景台上极目远眺。连片的甲鱼塘倒映着晚霞,宛如在黄河滩上铺就了一片“金甲”。“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带动更多群众入股,继续扩大规模,也可以给周边群众提供部分工作岗位。”汪春祥正筹划着更大的蓝图:“明年要带着乡亲们搞甲鱼深加工,让甲鱼‘游’出更高附加值!”⑨
本报记者 李世秀 通讯员 孙绪建 王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