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濮阳4个案例入选全省典型 2025年05月13日

本报讯 (记者 袁冰洁)记者5月8日从市文广体旅局获悉,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河南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名单,全省共确定58个案例,我市有4个案例上榜。

据介绍,此次入选案例涵盖传统工艺、民俗文化、技艺赋能等多个领域,生动诠释了非遗资源在促进就业创业、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激发乡土文化活力中的重要作用。濮阳市上榜“河南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的4个非遗工坊分别为《聂氏麦秆画非遗工坊:以“麦”为笔,变“杆”成画,画一幅幸福农民画》《西街龙舞:非遗“舞”出乡村振兴精气神》《憨婆婆老粗布织就的乡村幸福路》《渠村黑牛肉非遗工坊:舌尖上的幸福生活》。

我市入选案例中涉及的非遗项目,在当地已经成为助力群众增收、推动乡村经济提质增效的示范标杆,生动展现了我市非遗资源活态传承与产业振兴的深度融合。其中,聂氏麦秆画非遗工坊多年来坚持活态传承,创办工作室免费培训学员,建立残疾人培训基地,累计培养传承人50余名。南乐县城关镇西街关村的龙舞表演,是河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西街关村开展以龙舞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涵养正气、凝聚力量,成为传承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范例。憨婆婆老粗布负责人王爱琴,先后培养了3万余名老粗布制作技艺人才,并通过“园区+公司+农户”的模式,帮助万余名农民脱贫致富。渠村黑牛肉非遗工坊依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渠村黑牛肉制作技艺”建设而成,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我市入选国家级非遗工坊典型案例1家,入选省级非遗工坊典型案例4家,入选市级非遗工坊典型案例16家。非遗工坊在增加就业与创业机会、技艺传承与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