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今年6月是全国第24个“安全生产月”,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这一主题,濮阳工业园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两高四着力”,切实增强底线思维,以“三个转变”破题、“四个重点”攻坚,推动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根基。
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观念,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坚持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安全生产视作园区发展的“生命线”,积极推动安全与发展深度融合、协同共进。在责任落实层面,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三管三必须”的原则,进一步压实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员工岗位责任,确保安全责任贯穿各环节、各岗位,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为发展筑牢安全基石。同时,将安全生产工作列为园区党工委会、管委会常务会常设议题,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防委全体会议,精准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使安全融入决策。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全面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让安全意识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园区建设者的心中,为统筹安全与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聚焦三个转变,构建完善治理体系
从制度管理向体系管理转变。强化履职,完善管理体系。一是落实“一岗双责”,制订《企业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实现了从县级干部到基层网格员的责任覆盖,将安全指标纳入园区规划、招商引资全流程,杜绝“重效益轻安全”短视行为,建好党政统筹链。二是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整合应急、环保等力量,建立“联合执法+隐患共治”机制,对企业实行“一企一档”闭环管理,建好部门协同链。三是成立园区应急安全生产专家库,吸纳各行业专家50余人,帮扶企业查改隐患,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督促企业配强专职安全管理团队,推行隐患排查“清单化”,实现整改措施、责任、时限、预案、效果“五到位”,建好企业主体链。
从被动防控向主动预防转变。以“一防四提升”为路径,筑牢风险防线。一是精准排查风险,采取“领导+专家+专班”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按照“一行一策、一企一策”要求,联合发力,精准纠治,对辖区内31个重大危险源实施“一源一策”治理,加快老旧装置安全评估工作。二是智慧监测预警,投入2700万元升级智慧园区平台,接入企业DCS数据,实现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2秒刷新,化工装置24小时动态监测,三级预警自动推送。三是区域协同处置,建立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每季度开展乙烯管线泄漏、甲类仓库火灾等“无脚本”实战演练,2025年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6分钟,提升了应急处置的协同性与精准性。
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科技赋能与产业升级为支撑,打造安全新高地。一是公用工程智能化,推进双电源双回路、公共管廊等基础设施数字化,实现水、电、气供应“一键调控”。二是产业结构高端化,引导传统化工企业向化工新材料转型,培育安全示范企业,提高高端化项目占比。支持辖区君恒生物公司自主研发“油脂加氢脱氧+加氢改质”(HEFA)技术,将废弃油脂加工成为可持续航空燃料,成为全国唯一持续供应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民营企业。三是绿色发展循环化,争创国家级绿色园区,推行“清洁生产+集中治污+循环利用”模式,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危废综合利用率。
突出四个重点,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立足园区实际,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总抓手,开展好四项重点工作。
查短板促提升。以国家D级化工园区标准为“度量衡”,精准把脉短板,靶向完善硬件,动态优化机制,破解基础性、源头性安全隐患,筑牢安全根基。
抓创新促转型。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驱动力,推动智慧平台深度应用,公用工程集约节约,产业技术迭代升级,培育本质安全新动能。
提能力强监管。锻造硬核监管队伍,创新精准监管模式,夯实应急救援根基,破解监管力量薄弱、能力不足等瓶颈问题。
严准入优招商。树牢正确招商政绩观,完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靶向招引高端化项目,倒逼存量企业转型升级,从源头上控增量、优存量,将化工园区打造成安全发展高地。
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濮阳工业园区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需求”的安全发展理念,围绕“产业聚集、配套一流、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的发展思路,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扛牢责任、防控风险、创新治理、绿色发展的实际行动,以安全底色擦亮产业成色,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