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的一场雨后,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泥泞小路上出现了一个挽着裤腿、打着赤脚、一步一滑的健壮身影。这个身影对濮阳县黄河岸边的许多群众来说再熟悉不过,因为十几年来,他每周都要沿着黄河岸边行走近30公里,观察鸟类习性,拍摄鸟类足迹,对黄河湿地进行巡护管理。他就是濮阳县湿地中心疫源疫病监测站站长李永佩。
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濮阳县南部,总面积3301.7公顷,是河南省最具代表性的湿地之一,也是候鸟的集中繁殖地和停歇地。近年来,保护区生态环境日益向好,尤为明显的是鸟类日益增多,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常常在保护区的湿地嬉戏,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额雁、大天鹅、小天鹅、苍鹰、游隼、灰鹤等也成了保护区的常客。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像李永佩一样的基层生态保护工作者的默默付出。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李永佩经常挎着相机,带着干粮,行走在黄河岸边,匍匐在滩涂、田地里拍鸟;回到办公室,处理完日常事务,闲下来就捧着书本研究鸟。他能“闻粪识鸟”,能根据鸟的脚印辨别鸟的种类,被同事趣称为“鸟人”。
有一次,刚刚下过一场雨,保护区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大鸨生性机警,它们的队伍里,前有“哨兵”,后有“护卫”,稍有惊扰鸟群就会迅速飞走。为了拍到它们的身影,李永佩悄悄伏身于地面,一手护着相机,一手扒着潮湿的土地,在泥泞中匍匐前行200余米,终于抓拍到了大鸨们的“靓照”,此时他自己也变成了“泥人”。
李永佩护鸟心切,爱鸟成痴,常常做一些让别人看起来十分“另类”的事儿。在鸟类的孵化期,他看到浮鸥在芡实叶上产卵孵蛋,怕小鸟受惊后掉入水中,会在周围立个警示牌,提醒别人不要去打扰,直到小鸟平安出生;为了拍摄鸟类夜间活动照片,记录鸟类夜间生活习性,他甚至会支个帐篷,在野外过夜。“小鸟就像我的孩子,我的朋友,已经成我生活的一部分。”李永佩一脸幸福地说道。
黄河岸边的多年巡护值守,让李永佩镜头中流淌着热爱,笔下汇聚着深情,他负责编纂了《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珍稀鸟类志》一书,书中收录了在濮阳出现过的近200种鸟类珍贵图片,并配以翔实的文字介绍,该书出版后,将成为研究濮阳地区珍稀鸟类的重要资料,也将对濮阳县生态保护产生深远影响。⑩本报记者 张岚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