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代表聚力 企业舒心 产业腾飞 ——范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代表联络站助力高质量发展概述 2025年08月29日

8月27日,位于范县王楼镇的范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代表联络站,墙上的代表履职日历清晰标注着每月活动安排,玻璃柜里整齐码放着企业诉求办理档案。镇人大主席王海涛拿起一本记录册说:“过去站点就是个‘空壳子’,群众找不着人。现在驻站的企业界人大代表每周固定进站,光是今年就帮园区企业解决了十几个用工、物流等难题。”

范县人大常委会自2023年始倾力打造范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代表联络站,将其作为民意“直通车”、发展助推器、民主试验田。两年来,联络站以“站”为基、以“联”为桥、以“效”为要,谱写了代表聚力、企业舒心、产业腾飞的绚丽篇章。

以“三精”标准打造履职尽责新阵地

精准定位,绘就“产城融合”新蓝图。以“嵌入产业链、融入发展局、贴近企业心”为定位,将代表联络站高标准打造成集政策咨询、诉求受理、协商议事、监督评议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智慧化中心大屏实时更新企业生产场景,代表风采墙展示人大代表履职实景,“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背景”,让企业界人大代表进入联络站即有了家的归属感,增强了的责任感。

精细布局,打造履职尽责新地标。创新设立“三区一廊”:政策服务区设置政策百宝箱,并邀请税务、科技等部门人大代表驻站解读;协商议事区配备可移动桌椅等设备,方便代表与企业“围炉共话”;成果展示区通过图文展板、实物模型展示代表助力工业产业升级的典型案例;代表风采廊更新26名进站人大代表的履职承诺与先进事迹,激发代表比学赶超热情。

精心运行,构建“1+3+N”新模式。“1”个核心阵地:设立固定办公场所,配备专职联络员,制订《产业代表联络站工作制度》,明确“政策宣传、问题收集、协商议事、监督评议”四项职能。“3”级代表编组:将进站的26名人大代表按专业领域编入安全生产、科技创新2个服务组,实行组团式服务、专班化推进。“N”项特色服务:开通24小时企业服务热线,设立代表接待日,打造人大代表茶话室,建立产业代表微信群,线上线下联动收集企业诉求。

以“三单”方法探索企业破难新路径

联络站监督推动县政府新建道路5条,构建了“七横九纵”的路网体系;变电站达6座,总容量426兆伏安,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双回路供电;完成园区集中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达到3万至5万立方米;建设濮润热电及集中供热蒸汽管道项目,实现集中供热全覆盖。

联络站以“问题清单”“交办清单”“成绩清单”为抓手,将企业“需求清单”转化为代表“履职清单”,让民主成果惠及更多经营主体。

“问题清单”精准把脉,直击企业发展痛点。联络站通过代表调研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累计收集企业反映的用地指标紧张、技术人才短缺等共性问题17项,建立“一企一档”问题台账,反馈给县政府抓好整改落实。

“交办清单”压实责任,构建闭环管理链条。对企业诉求实行“站内研判—分级交办—限时办结—跟踪问效”的机制,实现闭环管理,推动问题解决,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成绩清单”树立榜样,激发人大代表履职动能。联络站编制企业人大代表事迹“成绩清单”,纳入代表履职档案,选择优秀代表予以推广学习,让其他代表学有典范、追有标杆。积极与国家、省、市、县等媒体平台联系,力争让更多范县人大代表的履职故事走出县域、走向全国。

以“三效”功能增添县域发展新引擎

联络站协调县人社部门举办化工产业招聘会,累计引进技术工人420名;帮助中炜化工、远东程益等5家企业恢复生产,助力复工企业年内新增产值3亿元至5亿元。

联络站以“企业需求”为圆心,以“代表服务”为半径,画出政企同心的“最大同心圆”。

架起政企“连心桥”,让服务更有温度。县主要领导定期选择2至3名企业家人大代表开展座谈交流会,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与企业家人大代表围坐一堂,直面问题、现场拍板。设立代表服务日,引导人大代表下沉车间一线,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生产、环保审批等问题25件,让“企业跑腿”变为“代表代跑”。

打造民意“直通车”,让民主更有质感。联络站帮助企业优化薪酬福利制度,为让更多人才扎根范县出谋划策。协调公交公司新增6条线路,其中市县城际线路2条,覆盖企业30余家,惠及职工2000余人。

成为经济“助推器”,让产业更有韧性。入站代表根据各自企业产品特点,以丰利石化、盛通聚源、中汇新能源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形成互为原材料的闭环式产业链条,区内关联企业已达22家,规模以上企业19家。丰利石化为周边企业提供基础原材料,盛源石化、中炜化工等企业可使用石脑油、液化气,远东科技可以使用丙烷。园区企业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局面初步形成。

据统计,26名人大代表的所在企业生产总值,占开发区产值的85%。范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代表联络站正以“连心桥”凝聚共识、以“直通车”汇聚民智、以“助推器”激发动能,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阳光照亮产业升级之路。

本报记者 王庆红 通讯员 郭彬 徐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