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南乐县抗日民主政府的侦察员王品山和八路军部队二十一连侦察员王严明,来到南乐与范县交界的一个村子里了解敌伪情况。村干部李丰荣和民兵王虎,像见到了亲人一样,上前紧紧握住他们的手。
李丰荣40 多岁,老成干练。王虎25 岁,机智敏捷。王严明介绍:“这位是王品山同志。这是村长李丰荣和民兵王虎。”
李丰荣领着两位侦察员来到一座小庙里,他四周走了一遭,看有没有敌情。王虎把儿童团的四个孩子分派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去放暗哨,看动静。然后就详细地给李丰荣汇报情况:“前几天,鬼子连长带领一班人来这里抢粮催款,村里人闻讯,把粮食埋在了地下,都躲了起来,鬼子扑了空。看来敌人不会死心,还会再来。”
正说着,儿童团团长王小新急匆匆地跑来:“报告,有情况。伪军小队长带领一个班,还有两个日本鬼子,正向我村袭来。”
王虎睁着发红的眼睛说:“鬼子、伪军又要抓人、抢粮食了,我们干掉他!”
王品山问道:“他们在哪里?”
“从西边来了,离村还有一里多路。”王小新气喘吁吁地回答。
李丰荣捏灭烟头,扔在地上,不慌不忙地把子弹推上枪膛,目不转睛地盯着两位侦察员说:“等待命令。”王严明、王品山端坐桌前,沉着冷静地思考着。霎时,王严明忽然站起来,胸有成竹地说:“在这个非常时刻,打吧,恐怕我们的兵力过少;回部队报告已来不及,只有一个办法——智取。”
王品山站起来提议道:“就地开个‘诸葛亮会’!”李丰荣轻轻地吹了三声口哨,李二牛、王小栓、李忠三人快步集合过来。“诸葛亮会”秘密进行,智擒方案很快定了下来。决定兵分三支:一支由李丰荣、王小新和村民们热情应付日伪军,把他们引到东边死胡同里;第二支在胡同周围打埋伏;第三支只留四个人,在胡同口和两个重要路口警戒。
刚刚部署妥当,敌人就进村了,带路的是个伪小队长。只见两个日本兵边走边四下张望,嘴里“咕噜咕噜”地不知说些什么。当他们走到小桥上,笨重的大皮鞋把木桥踩得“嘎吱嘎吱”响。
李丰荣端着筛子,装着给牲口添草,王小新和一群孩子玩捉迷藏。当日伪军走到跟前,李丰荣放下筛子,热情地迎上去和伪小队长打招呼。碰巧,村里的李忠路过,忙过来跟李丰荣打招呼,也给伪小队长搭讪。
原来,李忠经抗日民主政府批准,与伪小队长建立关系,以便刺探机密情况,有效打击敌人。李忠常常给炮楼上的伪军送粮食和烟酒,经过一段时间来往,和他们已有些交情。这次相见,更显得“亲密”。伪小队长指着李忠对两个日本兵说:“他的,大大的好人!”
李丰荣按照原计划,把这帮家伙领到东边的胡同里,李忠招呼村民们围上来端茶倒水,准备酒菜,王严明和王品山假装陪客,大献殷勤。敌人刚坐下来,只听口哨一响,左右墙影里闪出十几个手持武器的大汉。村民们也一跃而起,个个怒目圆睁,杀气腾腾。伪小队长闻声丧胆,发觉陷入了伏击圈,就乖乖地举起了双手。其他几个伪军也老老实实地缴了械。
一个日本兵刷地抽出东洋刀,朝着村民就砍。王品山手疾眼快,一个飞脚将刀踢到半空,一拳打得日本兵口鼻流血,蜷缩在了墙角。另一个日寇用贼溜的眼睛扫了一圈,见大势已去,唉声叹气地瘫倒在地。
两位侦察员把缴获的枪械装在自行车上,命令两个伪军推着车,连同其他俘虏一起押往抗日民主政府驻地。⑩
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