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旧貌换新颜 濮阳教育谱新篇 2025年09月09日

市第四中学七年级(4)班 杨晓洋

金堤路小学的新生们,是濮阳教育发展历程中最温暖的脉动。然而就在两年前,这所学校还被城中村紧紧环绕,10 亩的狭小空间里挤着1300多名学生,生均占地面积仅为国家标准的三分之一。厕所前常年排起长队,校园里连像样的操场都没有,那些破旧的教室,更是成了无数进城务工家长心中难以释怀的牵挂与忧虑。

再看如今的金堤路小学,早已旧貌换新颜:标准田径场铺上了醒目的红色塑胶,教室里护眼灯与交互黑板相辅相成。曾经困扰老师的空间问题迎刃而解,孩子们终于能在课间奔向操场撒欢儿。家长群里,“孩子交给学校放心”的感慨刷屏,满是按心与信赖。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这是最紧迫的民生工程。”朱市长的话语饱含温度。而这份承诺的背后,是教育支出被放在财政保障的首要位置,是他步履不停走遍235 所中小学、逐一列出“短板清单”的务实,更是“把最好的地段、最美的风景留给学校和孩子”的坚定初心。

金堤路小学的“重生”,不仅圆了1300 多个家庭的期盼,更为濮阳教育优质均衡树立了鲜明灯塔,市四中教育集团通过统一师资、共享教研,将优质课堂直播至乡村学校;新建体育馆周末向社区开放,实现教育资源惠民共享。这一番改变,不仅刷新了学校的外在样貌,更点燃了无数家庭对未来的信心,既印证着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也为濮阳迈向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征程注入了强劲动力。